2021年第二届绿色健康人居环境东湖论坛暨第82期华中科技大学前沿青年团队前沿探索论坛顺利召开
(通讯员:杨翰、陈永忠、桑梦城)2021年10月22日-23日,为进一步推动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积极响应我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和努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气候行动目标,促进建筑、能源、环境、公共卫生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定于2021年10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召开 “前沿青年团队前沿探索论坛——健康建筑”。
此次论坛主题为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前沿技术与理论,旨在研讨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前沿技术和设计理论,促进交流和合作。
10月22日上午9点,会议论坛召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钱思出席本次会议并致欢迎词辞,首先他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对前来参会嘉宾致予衷心的感谢,并指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在国家战略意义上交叉创新是我们高校的重点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必然使命,会议在此背景下服务于健康人居环境开展建筑、能源、公共卫生等多学科交叉创新的前沿探索。
10.22上午场会议
会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孟庆林教授首先进行了学术发言。他指出,在国家推崇多学科领域交叉的大背景下,青年团队论坛各位专家共同探讨绿色健康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此基础上他做了关于城市热环境的调控问题的主旨报告,从城市热湿环境、植被层能量平衡等多视角的研究到通风、蒸发、遮阳多方面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深刻阐述城市热环境调控的设计方法与理论。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荆涛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博士生导师金星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照明学会理事,国际照明设计师学会(IALD)会员张昕教授先后进行了学术主旨报告。各位嘉宾分别室内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风险、城市群和城市局部物理环境、建筑光学中的人因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学科交叉,共同探讨健康人居环境的技术与理论研究方法。
10.22下午场会议
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何美安教授首先进行了学术发言。她指出,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长的背景之下,相关金属暴露在2型糖尿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中国人群镉、镍及其他重金属暴露与糖尿病及相关指标研究现状,结合实际研究案例详细分享了关于重金属暴露与糖尿病的主旨报告。
随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博士生导师杨峰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张磊副研究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黄凌江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系周希霖老师也先后进行了学术主旨报告。各位嘉宾结合具体研究案例,对各自研究领域的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前沿技术和设计理论进行分享讨论,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研究思路与成果,反映了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前沿技术研究的国内进展与国际趋势。
10月23日建筑技术课程教学研讨会
为促进建筑高校建筑技术课程的交流,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增强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定于2021年10月23日上午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召开建筑技术课程教学研讨会,发掘建筑技术教育的新内涵,探索新的创新。
会议邀请清华大学张昕副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周希霖老师分对分享了各自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案例:Enlighten Asia和多元内生型建筑技术研究生教学研讨进行专题分享。张昕副教授在报告种指出在借助百度热力图、自媒体软件等方式获取数据,分别从道路色温实验、无人驾驶等方向对北京夜景进行光学实验研究,能够形成自发光厕所、车内车外照明、雄安新区夜间照明等一套完整的照明设计。周希霖讲师在报告指出,通过学习借鉴清华、同济、东南等各大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出“多元内生型”的教学模式,在绿色建筑、环境心理学、BIM等三大方向展开教学实践,武汉理工大学在建筑技术领域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教学成果。
随后同济大学杨峰副教授、武汉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杨丽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徐燊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振副教授、湖北工业大学张辉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周希霖老师等诸位老师学者参与研讨。
会议最后,由徐燊教授代表再次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兄弟院校专家学者们表示感谢,同时对参与会务工作的学院老师及研究生团队表示感谢。论坛结束后与会代表进行合影留念,标志着此次具有代表意义的学术论坛的正式结束!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主办,由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术前沿青年团队承办,开展高校学术理论与技术交流,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华中公共卫生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前沿技术和设计理论提供更大的交流和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