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东南大学参赛队指导老师杨维菊
“SD中国”20座出自不同国度参赛队的太阳屋,风情各异、妙趣无穷。东南大学设计建造的参赛作品“阳光舟”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用赛队首席指导老师杨维菊的话说,就是要将中国民居的设计灵感融入太阳能建筑中。
杨维菊祖籍苏北农村,对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东南大学参赛队的指导老师,她认为我国的传统民居本身就有着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设计考虑。以江苏民居为例,呈人字形的屋顶一方面可以加速雨水排放,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大接受自然光照的面积。尤其是屋顶正中阁楼式天窗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房屋的美感,还具有特别的温度调节功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外墙材料的使用上,以青灰色为基调的砖瓦除了给人古朴典雅的感觉,还能极大地提高对太阳能的吸收利用。宽大的窗户也为室内增加自然采光率、降低能耗率提供了便利。
这次东南大学建造的太阳屋取名“阳光舟”,就是以江苏民居为设计蓝本,吸收了中国南方传统民居在采光设计上的优点,同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太阳能产业技术,让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和主动式太阳能技术有机融合。
杨维菊告诉记者,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首度花落亚洲,又在中国举办,为此学校派出了32人的强大阵容参赛。起初考虑到我国的现代太阳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校领导也想过与国外大学联合组队参赛,以最大限度地借鉴国外的相关尖端技术。但是思来想去,既然大赛在中国举行,我们还是应该独立展示我们的技术水平,将中国民居的设计灵感融入世界太阳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