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奖项>梁思成建筑奖>历届获奖者>

黄锡璆--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

发布日期:2013-01-28 12:09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黄锡璆在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颁奖典礼上的感言

 

        今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参加这一隆重的集会,被授以“梁思成建筑奖”感到非常荣幸与感激,同时也感到惶恐与忐忑,能得到这一奖项对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者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与鞭策。在建设高潮中我国业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规划师、建筑师,而我从事的医疗设施规划与设计,领域相对狭窄与单一,能获得这一殊荣,得益于社会的发展与各界人士对于医疗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关切与爱护。借此机会我谨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指导我们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的各位领导、向多年来支持、帮助以及协作、合作的社会各界朋友,向我所在单位的领导以及长期共事的同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建筑学者,怀着发展祖国建筑事业的理想,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不顾条件艰苦,开展古建筑田野考察,整理古籍文献,总结挖掘研究祖国建筑文化遗产,探索继承与发扬中国建筑传统。老一代学者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开展中国建筑理伦研究,进行工程实践,开拓振兴中国建筑之路。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前辈学者,他们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深邃的学术思想,坚实的业务功底,扎实的工作精神。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不断求实。他们的爱国情怀,学术追求,探索精神,道德风范给人们予深刻启迪,是我们后学永远学习的榜样。
        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我成长、生活在伟大的发展时代,是非常幸运的。自己出生于华侨家庭。49年祖国解放、共和国诞生,在海外华侨青年中掀起回国的热潮。“回祖国去,学习本领,参加祖国建设”使我们心潮涌动。北上归国后,入高中上大学。在母校东南大学老师们的教导下,使自己从一名普通青年成为一名建筑专业技术人员。70年代,祖国改革开放,自己有幸考取公派留学深造。80年代初回国后正赶上祖国建设事业大发展,使我们有机会承接许多医疗设施规划与设计,得到磨炼、增长才干。
        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得自于祖国人民的培养。长期以来,自己的工作学习一直得到单位组织关心指导与同事们的鼎力相助,得到合作各方的大力支持。没有祖国的发展,没有人民的培养不会有自己的成长,的确如此。
        人的一生经历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设施的建设。我国建设小康正进入攻坚阶段,为2020年在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医疗设施的建设大有可为,我感到自己从事的这一行业是非常有意义的,与此同时我也清醒认识到我们所做的工作距离社会人民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需要继续努力。
        我虽年已过七旬,但我愿意脚踏实地与广大同行一道继续前行,不断进取,为改善我国的医疗设施面貌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谢谢大家。


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黄锡璆

基本信息
黄锡璆 生于1941年5月19日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世界银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专家组成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生导师。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师学会医院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公共卫生建筑学组PHG中国成员;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联系会员;世界医疗保健设施建筑教育大学项目(GUPHA)成员。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59.9~1964.8 南京工学院 建筑学 学士
1984.2~1988.2 比利时卢汶大学工学部人居研究中心 建筑学(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博士
1964年至今 就职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黄锡璆一直致力于医院规划、设计与研究,开拓创新,为我国医院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主持完成了100余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医院的规划与设计,建筑面积约522万m2,床位5.5万张。主持编制我国首部《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筑设计规范》,填补该领域空白。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4篇,积极培养人才,在多个高校任硕士生导师,并在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任职。由于业绩显著,2000年被评为全国设计大师,95年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2008年荣获“第五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2008年评为国机集团高层次科技专家。2012年荣获“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

建筑理论、创作心得
医疗设施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当今,现代医疗设施已经突破了传统医院建筑的概念,她汲纳了人文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医学以及技术学科,包括建筑学、工程学、信息技术、物流学等内容,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学科间互涉交叉,相互融合的趋向与特点。
近30年来,我们承接了百余项医疗设施规划与设计工程,我们努力以系统工程概念,既注意采用先进理念包括新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又联系实际注重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从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诊疗与服务流程、医疗环境、环境安全、节能环保等全方位实现医疗设施现代化。今后我们将不断开拓与创新努力工作,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受使用者欢迎的医疗设施。为探索我国现代化医疗设施建设之路而不断努力。

业内评价: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绿化庭院内,安放有医院工程总设计师黄锡璆博士纪念铭石。

同行评价:
黄锡璆博士纪念铭石的揭幕,这在我国是首次在医疗建筑中为设计师设立的纪念铭石,这是对黄锡璆博士本人的认可,这不仅是黄锡璆博士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建筑师的荣誉。通过这块纪念铭石,我高兴地看到中国建筑师社会享誉度的提升,这有利于建筑师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也有利于社会对建筑鉴赏力的普及与提高。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

代表作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门诊楼项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门诊楼项目位于老门诊楼的北侧,建设用地面积7415m2。本工程地上5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40266m2,地上21095m2,地下19171m2,建筑总高度22.20m。 本工程建成后对原门诊楼进行改造,与之一起形成北大医院崭新的门急诊区域,并通过地下连廊门急诊区域与第二住院部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医疗体系。

建设用地较小,本工程对建筑用地进行了充足的利用,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实现了较大的建筑规模。由于项目处于皇城风貌保护区内,因此建筑限高22.2米。在地上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充足的利用。针对较大的门诊量,对公共空间及交通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在医疗面积依然趋紧的情况下预留了较大的公共空间,避免使用后的拥堵。功能设置与旧门诊楼改造统一考虑,最终形成功能完整的北大医院门急诊部。建筑立面在延续北大医院的风格前提下,通过一些古典符号的使用,表达对所处地段的文化尊重。
相关信息:

黄锡璆-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
中国中元黄锡璆荣获我国建筑师最高荣誉奖:“梁思成建筑奖”
黄锡璆 医疗环境的改善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