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车书剑: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领军人

发布日期:2012-12-20 10:33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他的人生信条

 

左:如何使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这个重大命题落地,是车书剑经常考虑的问题。图为在广州调研
 
右:在车书剑看来,建筑文化就是历史的画卷,时代的镜子。图为在上海调研

他是资深的市政建设专家,曾任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院长;他是共和国高级干部,曾任建设部办公厅主任、党组成员,国务院稽察特派员;他是国有骨干企业一把手,曾任港中旅董事长、党委书记;他还是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如今的他身为国务院参事,察民情讲真话献良策。他就是车书剑,中国建筑学会新任理事长。

作为中国建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性社会团体——中国建筑学会,以党和政府在城乡建设中的可靠智囊和助手为己任,在50年的工作历程中做了大量踏实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岁末,车书剑当选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成为中国建筑学会新一任掌门人。

车书剑上任伊始,中国建筑界便喜迎两大盛事。一是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中国建筑学会顾问吴良镛先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本土建筑师王澍博士荣获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

车书剑称这是全国建筑界的骄傲,也是对中国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同时也预示着中国建筑文化春天的到来。

 

建筑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策。作为中国建筑学会的领军人,车书剑深感推进中国建筑文化发展和繁荣肩负责任之重。

在车书剑看来,建筑文化就是历史的画卷,时代的镜子,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道德的力量。中国是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文化繁荣能唤醒民族的觉悟,凝聚民族的责任感。车书剑说,吴良墉等老前辈对我们给予厚望,就是要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提倡建筑的创新精神,我觉得责任很大。

如何使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这个重大命题落地,是车书剑经常考虑的问题。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的、综合性学科,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创造人类的文明社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可以说建筑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是人类文明的综合体现。中国的建筑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车书剑特别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双百方针”开创了我国建筑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局面,产生了以首都十大建筑为代表的经典之作,为新中国建筑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它不仅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激发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至今仍为世人所称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事业的大发展,突破了各种思想禁区,不同建筑理论和思想流派大大活跃起来,同时伴随着国外各种建筑理论理念的输入,激发了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创作浪潮,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建筑精品。

他列举说,如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北京燕莎中心、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北京国际金融大厦、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北京工业大学羽毛球馆等。这些不仅表现出了我国建筑科技工作者的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也展示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科学文化素质。

面对中国建筑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车书剑决心带领中国建筑学会和全国会员,以及中国建筑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高举中国建筑文化旗帜,围绕促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展系列活动。他们对中国建筑文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国建筑文化如何为新时期城乡建设服务等议题展开研讨,对建国60年来中国建筑伟大实践和优秀人物进行梳理和总结。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从国家层面谋划促进中国建筑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做好传承与创新、继承与发展、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全面提升中国建筑文化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建筑质量和建筑安全方面的技术研发、技术交流、理论探索、学习培训、实践推广等工作。学会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国建筑走向世界、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不懈努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复兴民族建筑文化

在肯定中国建筑业取得成绩的同时,车书剑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建筑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20多年来,西方建筑师“占领”中国高端设计市场,他们在提升国内建筑设计水平的同时,也挤压着国内建筑师的生存空间,更在文化意识层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不断冲击。

车书剑认为,我国的建筑设计院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创新。体现在表现形式单一、雷同化,千篇一面,个性化不足,原创能力不强。二是盲目攀比。脱离实际需求,追求高度越高越好,建造标准越高越好,装饰越奢华越好。造成奢华、浪费之风蔓延,与国情不符。三是盲目崇外。追风、跟风盛行,照抄照搬,简单模仿,追求奇、特、异。没有从正确的角度来认识和对待开放与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四是缺乏内涵。对如何达到人与城市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方面研究的不够,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凸显时代特征的、反映民族特色的作品不多,尤其是反映地域特点的作品更是不够,没有充分表现建筑和城市应有的魅力。五是缺乏合理的建筑方案评价标准。对于什么是好建筑,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否提倡适用、美观、安全、环保的原则等,至今未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六是现行的建筑设计体制和机制、建筑方案招投标制度不合理,以及建筑方案行政干预过多。对此,车书剑指出,许多领导对城市的规划研究不够,但是对具体建筑物干涉太多。评审是专家评审,更多的是走过场,往往评审完了以后是领导拍板决定。

以上这些现象,不利于激励创新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增强建筑师原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文化自觉和自信。

车书剑强调,今年城乡工程建设任务仍然很艰巨,每年新建和在建的建筑超过30亿平方米。要把每一项工程建筑、建筑群、城市群建设好的前提,是必须有好的整体规划方案和建筑方案,使其不但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物质功能需求,更能满足人们对文化与艺术的欣赏,创造和谐建筑、和谐人居环境与和谐城市。这对中国建筑界和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车书剑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发出六点倡议:一、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文化道路。二、做好继承与发展、传统与时代的结合,研究和推进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城乡建设。三、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积极营造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四、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方针,反对建筑实践中过度装饰、追求形式、盲目攀比等浪费资源的倾向。五、促进中国建筑创作的繁荣,勇于打造建筑精品、提升建筑文化品位,凸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六、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借鉴世界先进的建筑理念和科学技术,为中国城乡建设服务。

他表示,在全国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中国建筑学会有决心努力复兴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关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保护地下空间

多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安全一直是车书剑关注的问题。早在他担任建设部领导时,城建档案管理就是他分管的工作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增长,地下管线密度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所造成的事故频繁,已经严重危及了城市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车书剑形容这就像坐在随时都可能喷发的火山口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事了。

车书剑的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2009年济南市的一根燃气管道一年之内两次被施工单位拉断,造成几千户居民煤气中断;2010年郑州市五天之内自来水管两次爆管,造成了“水漫半城”;2010年北京市三元桥附近道路几次坍塌……据了解北方地区140个城市热力管线有近三分之一处于老化、超期服役状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车书剑指出,以上现象,一方面看到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之快,另一方面暴露了我们在地下管线的管理方面极度的缺位、错位、不到位。

对于产生问题的原因,车书剑总结说,一是地下管线产权复杂,分属政府、事业单位和各种不同的所有制企业;从管理职能看,涉及到城建、电力、工业、信息、产业、广电、铁路、军事等十多个行业。管理交叉、政出多门,加上资料分散,信息不能共享,管理协调的难度也非常大,问题也就愈演愈烈。

另外是职能部门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长期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某些领导还存在着偏颇的政绩观,成绩都愿意往地面上投,比如高楼大厦、广场绿化。而地下的管线问题长期投入不足,标准偏低。特别是给排水管道,为数不少的城市排水管道从解放到现在就没有更新过,“逢雨必涝,污水横流”的现代城市“怪相”也就见怪不怪了。

地下的城市建设档案资料的缺失是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车书剑指出,档案资料散失情况严重,即便在档案保存较好的北京、上海资料归档率也不到50%。不少城市仍沿用“老办法”,一出现问题就找多年前搞施工的“活字典”,他们凭自己的记忆判断地下有什么样的管线。车书剑感叹道,在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经济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还凭人的头脑记忆对地下管线进行管理,可见我们的问题是多么严重。

为此,2011年车书剑把加强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问题,写成专题,在温家宝总理召开的座谈会上,他代表城乡建设小组作了专题汇报,温总理给予肯定并对报告作了重要批示。

对于问题的解决,车书剑和他的参事同事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建议国务院成立城市地下管线部级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协调机制。组织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摸清情况。建立全国统一的城市地下管线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其次,要加强各类管线标准规范的协调和修订工作。尽快进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立法工作。车书剑强调,这个立法非常重要,通过立法要完善地下管线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职责和监管主体,地下管线信息管理责任机制,市政设施安全保护机制等,规范信息归档入库。

车书剑和他的参事同事欣慰地看到,在国务院领导关怀下,住建部去年召开了全国城市地下管线工作会议,并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和专家工作组,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车书剑呼吁,为了我国城市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线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综合管理问题。他还建议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要尽快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视野,勿使地面土地之争演绎成地下空间之战。

 

临危受命盘活港中旅倾力中国旅游业发展

力挽狂澜港中旅,可以说是车书剑人生最为传奇的一笔。作为中央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如今港中旅是资产、收入均过500亿元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可是有谁能想到,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管理混乱,1998年到2000年港中旅集团连续多年亏损,以至资不抵债,处在随时可能被清盘的债务危机之中。

车书剑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港中旅集团董事长,空降至港中旅集团。对于当时的情景,虽然已过去十几年,但车书剑还记忆犹新。在一次汇报会上,朱镕基总理当着那么多高层领导的面,点着他的名字严肃地问道:“中央派你去港中旅,如果再出现问题怎么办?”车书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就处分我,撤我的职!”

上任不到一个月,以日本住友银行为首的十三国银团,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能在当年分两期偿还他们的债务,港中旅就面临清盘。国务院下拨的紧急救援金,由于银行两次对港中旅财务状况的审查评估均认为没有再挽救的必要,而拒不拨付,港中旅面临被随时清盘的危险。

命运之神总是眷顾无私无畏的人,车书剑和他领导的团队,在这最后一搏的较量中,夜以继日谋划,以空前的团结战胜了这次清盘危机。

随后,车书剑第一个行动就是制止了由于管理混乱而被贱卖的港中旅钢铁厂出售,当时已经签署了1.5亿元的出售协议,可当年钢铁厂利润就拿回了2亿多,现在每年都能产生20多亿的利润。通过调查研究,他带领全体员工励精图治,通过一次精心策划的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半年时间里从资本市场赚取了20多亿的真金白银,偿还了债务,并在当年实现了3.7亿元的经营利润,使企业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港中旅此举轰动了全香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其专著和教学中把这作为大陆资本运作的典型成功案例。在车书剑主持工作6年多的时间里,港中旅各项经营指标不断创历史新高,彻底走出困境,形成了良性态势。为此,在2001年全国工交系统大会上,吴邦国副总理向大会通报表扬了港中旅“起死回生”的事迹。

车书剑回忆起这一段历史时说:“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在港中旅工作7年后,车书剑与中国旅游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字也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紧紧把握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脉搏,为推动旅游业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做出了表率。2008年,已是国务院参事的车书剑就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密集调研,同国家旅游局进行沟通,在总理召开的座谈会上,车书剑就“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扩大经济消费需求”作了专题汇报。他提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业拉动最终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建议,要在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中最大限度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作用,希望尽快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城乡旅游互动;建议加快我国旅游立法工作;形成新的旅游协调机制。

2011年,车书剑和他的参事小组的同事,又一次向国务院呈报了《加快发展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若干建议》,通过对英国、法国、德国的专题考察,车书剑指出,英法等发达国家农民的一半收入靠乡村旅游业获取,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产业规模越做越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这是一条真正的强农、惠农、富农之路,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村文明建设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利益。

车书剑认为,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也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现时中国旅游业尚在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多年前车书剑曾陪同曾庆红副主席出访,在西班牙海边,曾庆红问车书剑,西班牙不是一个大国,怎么旅游收入却在全世界排第二?中国什么时候能成为旅游强国?直到今天,车书剑坦言,我国也只是旅游大国还不能算上旅游强国。

车书剑指出,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及营业收入和西方大国有很大差距,法国的雅高集团,营业额达到上千亿人民币,我们的最大的旅游集团港中旅旅游收入还不到200亿,且旅游产品比较单一。怎样打造中国旅游“航母”,使中国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成为世界旅游强国?“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是需要走几十年的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