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全景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建筑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7-11-21 14:02 | 来源:中国建筑学会 | 作者:中国建筑学会秘书处
    2006年是全面贯彻“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在建设部、中国科协等各有关部门的关怀和领导下,在理事会的带领下,我会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年来,我会加大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深化学会的各项改革,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科技活动、国际交往、组织建设、刊物出版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建设部和中国科协领导的好评。为提高建设行业学术水平和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建设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注重学术交流活动的多样性,打造学术交流精品品牌
    (一)学术交流形式力求多样化,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
    1、“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暨亚洲建协第27届理事会”于9月17-2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建协17个会员学会的代表以及国际建协、阿卡汗建筑奖基金会,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建筑学会的代表共1200余人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举行了亚洲建协理事会、主题报告会、分题报告会和建筑院校大学生活动。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叶如棠及国际建筑师协会主席加埃唐•休、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尤兰达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后吴良镛等五位亚洲著名建筑师、学者围绕本次大会主题“演变中的亚洲城市与建筑”做了主题报告。会间举行了盛大的颁奖文艺晚会,向获奖者颁发了2005-2006年度亚洲建协建筑奖、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奖等奖项。大会的四个分会场就不同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有40余名中外建筑师做了学术报告。会间,1000余人出席了在颐和园举办的“亚洲建协友谊之夜”联欢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中外建筑师之间的友谊。本届大会具有几大特点:一是参会人数创历届亚洲建筑师大会之最,首次突破千人;二是60多位建筑师和青年学生在大会和分会场做了学术报告,是历次亚洲建筑师大会报告人最多的一次;三是参会范围最广,本次会议的代表除亚洲之外,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毛里求斯等国家的有关官员和建筑师也来参会,亚洲建协17个会员学会都派了青年学生参会,中外学生300余人与会。这在亚建协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四是参会人员规格较高,此次国际建协主席和第一副主席应邀前来北京参加了亚建协大会,这在历届亚洲建筑师大会上也是第一次。五是会议形式灵活多样,除主会场主题报告外,还设有四个分会场,另外北京活动结束后,又在上海举办了论坛与专业参观,会间组织的丰富活动,促进了各国建筑师之间特别是与主办国建筑师的交流与互动,受到与会者的欢迎。会后国际建协主席、亚洲建协主席以及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建筑学会的会长都发来感谢信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本次会议是亚洲建协历史上十分有影响的一次会议,它对于宣传我国的建设成就,扩大我国建筑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4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组织召开了黄帝陵祭祀大殿建筑创作座谈会。专家们对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的建筑创作给予了一致肯定,认为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有震撼力的作品。
    3、5月,在山东省威海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建筑院系创作竞赛研讨会。全国近30所高校建筑院系院长、系主任及威海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认为,中国建筑学会是组织建筑设计竞赛的权威学术机构,规格高,影响大,在全行业里有着引导和示范作用。
    4、在9月8-10日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期间,围绕“人居、节约、和谐”主题,与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绿色节能建筑论坛”等活动,受到了专业人员的广泛欢迎和赞扬。
    5、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2006年中国西安国际建筑科技大会于9月23-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国内外代表,其中有国外专家六十余人。我会参予该会的前期筹备和组织工作。
    6、受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组织专家完成了中关村创新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区标、设计风格、构思等论证工作。
    7、11月,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了第十一次海峡两岸建筑学术交流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城市特色”进行了研讨,会议听取了十一位专家的主题报告,大会交流论文33篇。此次会议增进了海峡两岸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友谊,并加深了相互了解。
    8、6月,我会《建筑学报》编辑部在北京德胜尚城组织了以“建筑师的城市视角”为主题的现场座谈会,邀请了六位国内知名建筑师及城市研究学者深入探讨了城市与建筑的关系问题。
    9、我会《建筑结构学报》编辑部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合作,召开了全国第九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建筑结构学报》将会议论文集以增刊的形式发表,收录文章216篇。
    (二)以组织竞赛为手段,以促进人材成长为目的,不断推动建筑行业科技发展
    1、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评审工作于7月在北京举行。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等15个项目荣获本届建筑创作优秀奖;广东中山文化艺术中心等31个项目荣获本届建筑创作佳作奖。本届建筑创作奖的申报项目的整体水平高于往届,其中很多工程都曾荣获国家或省部级奖项。
    2、开展了第二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评选工作,评审会议于7月15日在北京举行。评审会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申报及评审条例》的内容和规则、申报者的资格、从事建筑教育工作年限以及本次申报工作的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评选出彭一刚等三位专家为第二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的获奖者;罗小未等九位教育专家为第二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特别奖的获奖者。
    3、中国世界建筑博览园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评选工作于7月在北京举行。本次大奖赛评选出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1项。
    4、7月在北京举行了“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评选工作。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出王伟等28位青年建筑师为本届评选的获奖者。本届青年建筑师奖申报者的参与意识强烈,广大青年建筑师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态度严肃,大部分申报材料和演示光盘认真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5、我会与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了“2006全国建筑院系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竞赛共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78所院校报送的有效作品367项。竞赛评审委员会共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41项。评委会专家认为此次竞赛举办层次高,关注面大,亮点多并具有如下特点: ⑴广大参赛者充分关注社会与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关注城市传统历史文化与生活场景的保护和传承,关注城市的有机更新;⑵方案设计选题涉及到我国的各个地区和地域(包括香港地区),作品内容涵盖了城市建筑的多个层面;(3)竞赛选题新颖而富有深度;(4)多数设计者重视设计前期的社会调研与基地分析;(5)设计理念表达充分,效果富有感染力;(6)大多数作品普遍注重设计成果的可实施性及实用技术的应用。
    6、“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评审工作于8月下旬举行。大赛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了金奖2名,银奖6名,铜奖12名,优秀奖106名。本届大奖赛申报者的参与意识强烈,广大建筑师和高等院校师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态度严肃,大部分申报材料和光盘认真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7、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工程优秀设计奖”活动共收到申报的参评项目七十项。项目涉及办公楼、医院、体育馆、公交枢纽、实验楼、机场航站楼等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住宅建筑,类型齐全,技术先进,体现了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环境性。评审会议于8月中旬在北京召开,颁奖仪式已于11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上举行。该奖项的开展在全国暖通空调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8、完成了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的提名及评选工作。“梁思成建筑奖”是授予我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根据建设部领导的意见,中国建筑学会先后成立了由何镜堂等十三位专家组成的“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专家提名委员会”,由马国馨等十三位专家组成的“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专家评选委员会”,组织并实施提名及评选工作。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专家提名委员会提名工作会议于8月10日在北京召开。会上确定了六位专家为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提名者。11月下旬,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专家评选委员会召开评选工作会议,从六位提名者中评选出了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两名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两名。评选情况已上报建设部进行审定。
    (三) 办好相关展览,提升学会凝聚力
    1、在第十二届亚洲建筑师大会期间,于9月19-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2006亚洲建筑展”,展出面积一万平方米,130家设计单位和建材生产厂家参加了展览,展品包括:亚洲建协建筑奖获奖作品、中国建筑学会各种建筑奖获奖作品和建筑材料与建筑部品。
    2、在9月8-10日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期间,围绕“人居、节约、和谐”主题,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获奖作品展”和“2006年中国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受到参会者的好评。
    (四) 为政府服务,积极承担建设部委托的任务
    1、受建设部安全质量司的委托,完成了《建筑防火安全设施评价和安全疏散对策研究》的调研和专题文件论证工作。
    2、受建设部市场管理司的委托,组织专家对《建筑设计招标投标实施细则》进行了调研和编写工作;并着手开展了《APEC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及职业资格审查的调研》课题工作。 
    3、受建设部和国际水协会第五届世界水大会2006中国北京筹委会委托,承担了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北京)的财务管理工作,并圆满完成了任务。
    二、加强国际往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一)积极参加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 
    派出六个团组共9人次出席了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04、105次理事会、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工作组会议、国际建协建筑教育评估圆桌会议、国际建协建筑职业实践委员会年会和亚太经合组织建筑师理事会会议。通过参加这些会议,我会积极参与了相关国际组织的政策研讨,了解了国际上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师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准备了应对相关复杂议题(如建筑师资格互认、建筑教育评估标准互认等)的方案和原则,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了中国建筑师在国际职业实践和专业教育对等交往中的利益,扩大和提升了中国建筑师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二)派员出访,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建筑师组织的交往
    一年来,学会派出五个团组共32人次参加了日本建筑学会成立120周年庆典活动、第六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香港建筑师学会成立50周年庆典、日本建筑家协会2006年年会以及赴朝鲜的友好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出访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建筑师与周边特别是东亚地区建筑师团体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访问中进行了相关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建筑职业合作和共同参加国际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接待国(境)外相关组织的来访
    2006年,除前来参加第十二届亚洲建筑师大会的外宾外,我会共接待国(境)外相关组织的代表来访共61人次。这些国外同行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配合2006中俄友好年在中国的举办,根据中国建筑学会和俄罗斯建筑师联盟的合作协议接待了俄国建筑师联盟代表团的来访。此外,我会还与澳大利亚皇家建筑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代表讨论了在国内开展建筑设计保险的可能性,与德国城市文化协会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代表商谈了组织中国青年建筑师赴国外进行短期培训的计划,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建筑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等双边活动。
    三、抓好组织建设,为学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组织保证
    1、1月,在江苏省同里镇召开了第十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研究决定了以下事项:(1)通过了中国建筑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计划;(2)通过了《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评定办法》修改意见,并批准了学会2006年度资深会员;(3)审议了第十二届亚洲建筑师大会筹备计划,并强调动员全体力量办好亚洲建筑师大会;(4)会议强调要选派中青年专家多参与国际专业组织的学术活动,发挥中国专家在国际专业组织中的影响力。
    2、4月,我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十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研究通过了如下事项:(1)听取和讨论了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亚洲建筑师大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并强调在大会筹备中要加强对各项工作协调组织;(2)审议了2006年学会奖项评审组织工作进展情况:(3)通过了《中国建筑学会分会组织与管理条例》;(4)肯定了学会上半年外事工作,研究了学会相关工作。对下半年国际交流活动提出了指导意见。
    3、6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06年地方学会和直属分会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国科协七大精神,认真研究了学会的当前工作,沟通了信息,讨论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了学会工作经验,认真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增进了友情,加强了联系。与会人员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达成了共识。                           
    4、12月,召开了组织工作委员会会议,研究了学会资深会员的发展工作事宜,研究了学会会员发展与服务、分会换届工作,通报了民政部批准我会成立小城镇建筑分会,建筑统筹管理分会更名为建筑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的情况,介绍了成立我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的报批工作等相关组织工作。
    5、及时协调审批了建材分会、建筑结构分会、暖通空调分会和室内设计分会的换届申请。
    四、规范会员管理,落实会员服务措施,提高学会凝聚力
    1、继续完善了会员管理数据库,利用数据库使学会的会员管理工作由静态管理逐渐过渡到动态管理,通过学会网站的便捷优势,使会员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网络资源服务。
    2、2006年全年我会向会员寄发资料近2万份;接待会员来访近200人次。
    3、积极开展了会员发展工作。全年新发展单位会员8个,个人会员488名,资深会员151名。
    五、抓好学术、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发挥行业发展的宣传导向作用
    学术、科技期刊的出版是学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一年来,由我会和所属分会主办的《建筑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知识》、《建筑热能通风空调》等刊物,在坚持正确办刊方向和保证刊物质量的前提下,把握大局,认真挖掘潜力。在各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2006年全年编辑任务和出版任务。学会主办的刊物既宣传了我国建筑发展成就和建筑科技进步,又有效促进了建筑知识的传播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建筑学报》紧紧围绕建设中心任务,积极开拓创新,从众多学术文章中遴选出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该刊年发行近30万册,完成了规定定额的承包任务,全年收到来稿近700篇;《建筑结构学报》来稿为450篇,刊登稿件107篇,录用率为26%;《建筑知识》共刊登论文90篇,60万字,年发行6万册。
    六、利用网络信息传播优势,提高学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学会的网站代表着学会的形象,自学会网站建立以来,网站的点击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并且已经初具规模,使得学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年来,我会努力克服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与网站技术人员紧密协作,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充分调动有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和扩充学会网站的栏目和内容,使网站的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七、发挥秘书处重要作用,推动学会事业发展
    学会秘书处作为学会的办事机构,是学会各项工作运转的组织者。一年来,秘书处组织干部职工认真传达贯彻了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学习党章,加强党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发挥党员在各项工作的模范作用。传达贯彻了反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布置业务工作时即落实廉政建设的规定。积极参加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学习教育活动。在秘书处自身建设方面,制定了廉洁建会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学会工作制度。与此同时,认真抓好员工的培养教育、年度考核、职工福利和财务工作,保证了学会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了秘书处各部门的正常办公;全年出版《建筑学会通讯》共二十一期,及时反映了建设行业的有关政策和学会系统开展的各项活动信息。
    八、充分发挥直属分会的作用,促进行业内各个专业的发展
    学会所属的20个分会,除小城镇建筑分会正在组建中外,其余各分会充分利用本分会在本专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走与地方学会、分会和企业间合作之路,举办了许多形式多样、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有效提高了专业学术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宋春华理事长等学会领导,先后参加了建筑结构、暖通空调、建材、室内设计等分会的学术年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肯定了各分会学术活动的水平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各个分会全年共计召开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会议75个,参加人数达12000人次;与挂靠单位合作出版刊物29个,发行量近101万册,刊登学术论文2857篇(含境外),论文文字共1001万字;举办竞赛6项;评定奖项2个。 
    九、全国省市学会学术活动内容丰富、成绩显著
    2006年是全国各省市学会工作长足发展的一年。在省市科协、建设厅、民政厅的领导下,各省市学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中心任务,结合学会实际工作,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会员,通过举办学术活动,科普活动、技术咨询、继续教育、刊物出版、组织建设等活动,促进了学术交流,提高了学术水平,促进了与境外学术组织和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过去一年里,我会与各省市学会通过工作会议、交流会、论坛、年会、代表会议、通讯、网站等形式进行了业务交流和沟通,并同上海、安徽、广西等省市学会联合举办了相关学术活动。
    从部分省市学会去年活动汇总情况看,各省市学会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了大量有效工作。不少学会举办了学术年会、专题交流会和论坛,有的学术会议还专门编印了学术论文集,有的学会举办了国际学术交流会或派团互访交流学术经验。有的学会举办了两岸建筑学术交流会,增进了两岸同行的交流。许多学会举办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推介会,为企业和设计单位搭建了对口交流的平台。不少学会通过举办技术讲座、专题报告会、科普活动日、技术咨询等活动,促进了建筑科普教育。有的学会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受到社会的高度赞许。有的学会配合学术活动举办了建筑节能技术展等展览活动。有的学会发挥学会有市举办了建筑节能技术培训班、注册建筑师、注册建筑师考前培训班和继续教育活动。不少省市学会举办了建筑创作奖、青年建筑师奖、学术成果评选、优秀设计奖、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奖等评选活动,展示了学术成果,促进了人才成长。许多省市学会利用专家荟萃的优势,参与或完成了国家或省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导则的编制工作。各省学会努力加强民主办会的原则,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学会重大事项,多个省市学会代表大会。不少学会会员发展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科技期刊出版是学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过去一年里,湖北、上海、陕西、福建、四川、安徽、山东的等十多个省市学会主办的学术科技期刊,发表了大量科技文章,宣传了建设科技成果。
    总之,各省市学会开展的大量学术活动促进了建筑学科建设,提高了行业学术水平,促进了科技人才成长,提高了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展示了学会在全国建设领域的整体象形,为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年来,在理事会直接领导下,由于广大会员和会员单位及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学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学会(包括各分会)按时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按照理事会和学会改革目标的总体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学会新设分支机构报批进展较慢;多数分会活动内容丰富,但有的分会学术活动组织工作有待加强;有的刊物成本较高,经营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有的分会换届筹备工作有待抓紧;学会单位会员工作会议未能如期召开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如下方面做出积极努力:(1)深入研究学术发展的总目标;(2)进一步加强会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积极落实好服务项目;(3)不断推进与有关单位的合作,力求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不断加强与地方学会、直属分会、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的联系和沟通,共谋学会发展;(5)继续完善学会秘书处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6)继续完善网站的建设和改版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