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全景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建筑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7-05-30 19:57 | 来源:中国建筑学会 | 作者:中国建筑学会秘书处

     2005年,在建设部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下,我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和建设行业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科技咨询、国际交往、期刊出版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会在本领域的学术交流主渠道作用。与此同时,继续坚持深化学会的各项改革,努力提升学会的生存能力和员工的业务素质,为提高建筑行业学术水平和推动科技创新,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2005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抓质量、求创新、重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一年来,在理事会的总体领导和要求下,秘书处积极组织、落实学会的年度学术活动计划,主要开展了如下活动:
     1、1月份,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建筑创作奖、第五届青年建筑师奖、第一届建筑教育奖颁奖仪式,并且同时举办了“首届全国建筑设计高峰论坛”。各个奖项获奖单位的代表、获奖者以及部分特邀嘉宾约200人参加了活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叶如棠,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以及建设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业内著名专家出席了颁奖仪式,并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牌。本次活动颁发了1 4项建筑创作优秀奖、26项建筑创作佳作奖、24名青年建筑师奖、2名建筑教育奖和5名建筑教育特别奖。颁奖活动结束后举行了“首届全国建筑设计高峰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围绕建筑创作设计,建筑市场及建筑教育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演讲,并与与会人员展开现场交流,论坛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效果明显。
     2、为配合2005年“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举办了题为“发展的城市,创新的建筑"2005年学术年会。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顾问张锦秋,中国建筑学会顾问张祖刚,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王小东,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伍江,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等1 6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应邀在学术年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和演讲,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3、我会与山东省建设厅和威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第二届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暨著名建筑师创作论坛”。本届活动的主题是“人居·生态·旅游”。其系列活动包括: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著名建筑师创作论坛、中外建筑作品展。本届大奖赛的评审、论坛的演讲及作品展示,邀请了众多院士、建筑设计大师、资深专家及众多有实力的设计单位参加,提升了这些活动的权威性,同时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和技术支撑。其中,倍受关注的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得到了各地设计单位及广大建筑师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竞赛作品内容丰富,影响力大,参与面广,参赛人员中既有著名的建筑大师和资深专家,又有活跃在建筑创作第一线的广大中青年设计人员和在校的青年学子。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中外建筑设计作品展”,展出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设计项目达1 000多项。创作论坛主要围绕当今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人居建筑的创作特点等方面进行研讨,专家们的精彩讲演,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4、为打造中国的世界建筑博览园,推动著名的中国江南名镇同里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同里世界建筑博览园的建设工作,使其成为真正的中国万国建筑艺术博物馆、国际建筑文化的示范项目。我会与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人民政府和中国新城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 0月份开始举办“中国建筑世界博览园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11月7日就活动的开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本次活动还将得到国际建筑师协会的支持。
     5、我会和中国太阳能建筑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活动和“中国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作品展暨首届太阳能建筑工程研讨会”。以我会马国馨副理事长为主任的评委会经过精心筛选,评选出了竞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技术专项奖3名,鼓励奖36名。宋春华理事长、周畅秘书长、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等领导出席研讨会,并在研讨会的颁奖典礼上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宋春华理事长在颁奖会上致辞,鼓励更多的同行积极参与太阳能建筑设计为太阳能建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
     6、11月11日至14日,我会与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05年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建筑模型竞赛决赛,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河北等11个省市的13个代表队250余人参加了该次竞赛活动。此次竞赛的青少年热情高、动手能力强,通过参加模型竞赛制作过程,学习到了许多建筑科普知识,进一步启发了学习课外知识的热情,参加2005年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建筑模型竞赛的人数近3万人。
     二、发挥学会的政府助手作用,积极完成政府委托的工作
     1、举办新时期建筑方针座谈会。根据建设部有关领导的意见,我会先后于4月和6月两次组织业内部分专家,对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上所作的“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建筑方针”的讲话进行座谈,座谈会气氛热烈,与会者针对当前建筑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认为进一步重申和明确新时期的建筑方针是非常及时、必要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2、组织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工程论坛及座谈会。我会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先后于5月和7月两次联合在京组织举办了“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工程论坛及座谈会。会上多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分别以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大型建筑设计理论、政策、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经过研讨达成共识。座谈会情况以三家主办方名义联合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以供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时作参考。
     三、加强国际友好往来与合作,努力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一)、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1、 4月份,我会与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之路》工作组在上海安亭新镇召开了“城市边缘—区域规划国际论坛”,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共110人。会议还出版了论文集。
     2、 7月份,在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2次世界建筑大会上,我会与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之路》工作组在伊斯坦布尔Taskisla 大学举办了“《北京宪章》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中国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中国的人居环境、建筑教育、建筑创作和建筑市场。来自世界各国的8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3、 9月份,我会与英国驻华大使馆在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期间联合在中华世纪坛剧院举办了“英国建筑师演讲会”,英国著名建筑师福斯特作了有关城市设计与现代建筑的学术演讲。来自北京和部分省市的270余名建筑师和建筑院校师生出席了演讲会。会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英国驻华使馆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题为“沟通”的文化展。
     4、 10月份,我会与宁波市规划局、德国海因里希·博尔基金会、德国城市文化协会共同组办的“第九次中德城市与建筑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行,会议主题为“滨水城市”,议题包括滨水城市公共空间、滨水工业遗产改造和滨水住宅社区。来自德国的20余名专家和中国代表共160余人出席了会议。
     5、 与有关国家和组织举办了多项活动,主要有:2月,我会副理事长、国际建协副理事崔恺同志及我会唐仪清同志参加了国际建协东京理事会议;2月,我会许安之副理事长参加了国际建协(东京)职业实践委会议和南亚振灾论坛,委派我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赴斯里兰卡科伦坡参加其在班加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BICH)举行的年会并作学术报告;2月在北京召开中、日、韩三国建筑学会共同创刊的《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编委会会议;4月应英国驻华大使馆的邀请,张祖刚副理事长代表学会出席了在英国大使官邸举行的英国女王生日庆祝酒会;9月在深圳举行《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编委会会议;9月经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项目中央理事会授权,APEC建筑师项目中国监督委员会审核批准,我会和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联合公布了中国首批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77人名单;9月应泰国建筑师学会、泰国海啸灾难纪念委员会的邀请,许安之副理事长应邀作为评审团委员参加“泰国海啸纪念馆国际设计竞赛”评审工作;4月我会在上海承办了国际建筑师协会执行局会议。12月我会由理事长带队在泰国清迈参加了亚洲建筑师论坛。
     (二)、出访和接待来华专家
     2005年,随着我会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国际间的往来十分频繁,全年派出出访人员60人次,接待来华访问人员154人次。
     四、不断加强会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注重提升学会的凝聚力
     会员是学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抓好会员的管理与做好面向会员的服务缺一不可。一年来,随着会员队伍的不断增加,提供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服务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会员管理人员在做好会员管理的同时,想方设法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服务范围,注重服务效果。全年向会员寄发各种资料、刊物、信函近3万余份;接待会员到访近200人次。由于会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做的较好,得到广大会员的普遍赞誉,使学会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5年新发展团体会员单位11个,个人会员450人,资深会员 39人(11月发展的资身会员人数待定)。
     五、努力抓好学会的组织建设,为民主办会提供组织保证
     1、按照学会的年度工作计划,于三月份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依照章程规定程序进行了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理事会和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2、三月份,组织召开了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认真研究了第十一届理事会的总体工作计划。
     3、六月份,召开了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长工作会议。
     4、为提高学会的办事效率,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7月份,组织召开了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通讯会议。
     5、11月初,组织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评定工作会议”。
     6、1月份,召开了直属分会工作会议,1 9个直属分会的理事长、秘书长或秘书以及总会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就规范分会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7、批复、指导建筑师分会、热能动力分会、生土建筑分会、建筑经济分会进行换届。
     8、经常务理事会同意,我会正在报批工程管理研究分会、小城镇建筑分会和建筑给排水分会。
     六、搞好学会网站建设,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网站建设贯彻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由小至大,逐步发展的建网原则。一年来,网站工作人员在理事会的关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克服多方面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积极挖掘学会的内部、外部潜力,同时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学会的网站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网站的内容逐步得到扩充,网站的运行、维护稳定有序。由于网站建设坚持了面向会员,服务会员的主方向,赢得了本会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和喜爱,网站的点击率始终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势头,点击率已由2004年的全球排名23万上升至目前的6万。
     七、发挥科技刊物的宣传、引导作用,为行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一年来,学会利用刊物的宣传、引导作用,为本行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学会坚持对所属期刊加强管理和监督,及时传达国家和上级单位的有关文件精神,尚未发现我会所属刊物有违反国家出版相关规定的现象。各个刊物编辑部积极挖掘潜力,努力克服不利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了刊物的正常出版,在坚持正确办刊方向和保证刊物质量的前提下,还开展了与刊物相关的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即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由我会秘书处和所属分会独立主办的《建筑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知识》、《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四个刊物,年发行量近45万册,刊登文章近800篇。各个刊物紧紧围绕国家的经济建设规划、建设行业建筑科技发展成就和学会的中心工作,组织编辑了大量优秀学术论文和内容新颖的科技、科普文章,受到广大会员和读者的普遍欢迎。由于刊物出版质量不断改进,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和读者,使刊物的学术性、知识性、专业性不断得到提升,在国内外建筑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八、充分发挥直属分会的作用,促进行业内各个专业的协调发展
     学会所属的19个专业分会,积极克服活动经费不足和专职工作人员缺少或没有专职人员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充分利用各分会在本专业的影响力,坚持走与企业、合作单位联手之路,举办了许多形式多样、影响力大的学术活动,既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个分会全年共计召开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会议140多个,参加人数9200人次,与挂靠单位合作出版刊物7个(不含学会秘书处独立主办的4个刊物),发行量26万余册;出版论文集或资料 40多册,刊登论文1300篇;举办培训班89个,参加培训人数7920人次;举办竞赛3项,参加竞赛人数近5000人;举办展览1个,参观人数达5000人次;举办科普知识讲座13次,参加听讲人数3900人次;评定奖项1个。
     九、不断提高学会的外在形象,认真做好秘书处的各项工作
     1、按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参加了建设部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谨、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整改及时,使我会先进性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2、保持了秘书处机关的正常办公,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并且注重提高办事效率,受到来学会办事人员和会员的普遍好评。
     3、继续协助了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之路》工作组的所有工作。
     4、维护了学会网站、局域网的正常运行。
     5、抓好了学会的财务管理,为学会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经费支持。
     6、全年出版《建筑学会通讯》13期,发行量达到1.5万份之多,广泛联系了会员,沟通了学会工作概况和信息。
     7、及时报送了各种类型的统计报表,参加了建设部各种形式的捐赠活动。
     一年来,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学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包括各分会)按时(除个别活动外)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通过开展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按照理事会和学会改革的目标的总体要求,尚有不少不足之处。例如,对学会学术发展的总目标缺乏认真研究,对会员的发展缺乏力度,对网站的资金投入不足,科普工作显得薄弱,同各分会和地方学会联系不够等等。我们将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新的改进措施,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开拓进取,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