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会在建设部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国际交往、期刊出版等活动,在全国建筑学术界发挥了学术交流主渠道的作用。同时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带领广大会员积极开展活动,为推动建筑行业学术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2004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重质量、求效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
一年来,我会按照年度学术活动计划,主要开展了如下活动:
1、为全面体现高速公路“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和设计思路,重视地域文化、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挥青年建筑师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以提高我国高速公路附属设施设计的总体水平,我会主办了“首届全国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方案设计竞赛”。竞赛的参赛作品突出反映了高速公路附属设施建筑生态设计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揭示了高速公路附属项目的现状与未来,贯彻了资源的节约、再生和可持续利用。设计师们在方案中以科学的态度展示了高速公路附属设施设计的先进理念,其内容体现了综合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反映了新一代建筑师们的创作精神和强烈的环保责任感。此次竞赛呈现出一批构思新颖的设计方案,有利于给人们创造一个适合国情、防噪音、防尘土、防干扰,健康舒适的管理环境。这次跨学科、跨专业的规划与设计竞赛,使建筑、城乡规划和景观设计三者有机地结合,促进了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生态、人文、技术一体化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和实施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2、由中国科协和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我会作为协办单位,承办了“城市建筑分会场”学术交流的组织工作。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21世纪科学技术在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应用,”交流内容包含四个方面: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卫生医疗。来自海峡两岸的80余名青年科学家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3、2004年8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组织了中国科协第93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于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当代建筑——关于技术的挑战”。来自各单位的几十位青年科学家出席了论坛。与会专家针对“当代建筑——关于技术的挑战”这一主题,对结构技术、建构技术、建筑生态技术、建筑设备技术等领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以及对研究成果的阐述。专家们认为,本次论坛充分体现了学科的交融和碰撞,来自建筑、结构、自动化、电气、环境等不同学科的青年科学家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我国当代建筑中技术的挑战及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在相互的讨论中各位专家交流了宝贵的经验,发现了问题,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新的思路。论坛还得到了有关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建设报、科技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4、2004年11月,参与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别墅设计趋势展”,该展览展出了自北美的十多位建筑设计领域杰出代表的经典作品。另外在展出期间并以沙龙式的交流,探讨了别墅设计的趋势、中国别墅市场的现状、以及市场未来发展走向。这次活动在上海著名的马勒别墅举行。100余名企业领导以及知名学者参加了活动。该活动为促进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有益作用。
5、2004年3月,在贵阳召开了第七次中德建筑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内容包括传统建筑的形成、规划、建设、修缮、保护、开发与利用。来自国内和德国的17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
6、我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制冷学会第五专业委员会,8月份联合在兰州举办了“2004年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日本的设计、科研、教学、工程、设备制造等有关单位的746名人员出席了年会。大会论坛的主题为《学企联手,大力创新》。两位大学教授和十位企业家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大会还安排了14场专题交流会、综合论文宣读会、新技术交流会、设计院总工程师论坛、第五届两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学会负责人座谈会等活动。会议还出版了论文集,并为优秀论文获奖者颁了奖。
7、我会建筑结构分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月份联合在重庆召开“2004年年会暨第18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的160个单位的35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是与会人数历年最多,也是广泛性最强的一次会议。本次会议学术气氛浓厚,简朴紧凑。会上发表的论文和学术报告十分丰富,引起与会代表极大兴趣。会上还颁发了全国第三届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
8、2004年10月,建筑物理分会在南京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暨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为“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来自两岸三地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计单位以及有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围绕 “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 ”的主题,大会邀请了五位教授作特邀学术报告。在会上有160余篇学术论文参加报告、交流及主题研讨,相关企业针对建筑物理技术、产品进行了展示、交流与咨询。会议还编辑出版了《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论文集。本次会议参会人数之多,论文交流涉猎范围之广,在历次建筑物理学术会议上均属首次。
9、室内设计分会2004年11月在宁波召开“2004年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设计师和同行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有来自美国、意大利、芬兰、韩国、日本和香港、台湾等地的20多名设计师,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主席闵咏柏先生及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的日本和韩国的会长均参加了大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个性化设计”,围绕会议主题,共征集到70篇论文,会议还出版了《论文集》。会议期间还组织了“2004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作品展”,举行了2004年大奖赛获奖作品颁奖典礼,与会的设计师有1000余人。
二、发挥政府助手的作用,努力完成各级政府委托的工作
1、根据曾培炎副总理和建设部领导的批示,受建设部质量安全司的委托,我会就当前城市和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了研讨。并将讨论结果形成了“关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建议”呈报给了建设部,供有关部门参考。
2、根据建设部领导的意见,受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的委托,我会于2004年9月组织部分业内专家,对新时期建筑设计方针进行了座谈,座谈会气氛热烈,与会者结合我国目前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探讨,对我国新时期建筑设计方针的制定提出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并达成了共识,会后已将会议纪要上报建设部。
3、根据建设部领导对新华社《西藏传统建筑面临“消失”危险》和《业内专家呼吁爱惜和保护西藏传统建筑》两篇文章的批复意见,受建设部建筑市场司的委托,我会于2004年9月组织业内资深专家就如何抢救和保护西藏传统建筑召开了座谈会,与会专家与相关领导对西藏传统建筑风貌,建筑文化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并对西藏历史文化及传统建筑保护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座谈,最后形成了专家意见上报有关部门。
4、为了进一步加大建筑遗产的保护力度,弘扬侨乡的历史和建筑文化。根据广东省开平市政府的申请,组织了在京著名的规划和古建保护专家召开了“开平碉楼”座谈会。结合专家们的意见,为了更好地宣传近代传统民族建筑——开平碉楼,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营造全社会保护建筑文化的良好氛围,经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会议决定,授予了开平市“中国碉楼之乡”的称号。
5、应蚌埠市政府的邀请,2004年10月我会在蚌埠市召开了《蚌埠市龙子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咨询论证会》。参加咨询论证会的有建设部、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规划院等单位规划、建筑、景观方面的九位著名专家,蚌埠市政府领导及有关机关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专家组在考察蚌埠市容、踏勘项目现场、听取相关介绍后,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有较高科学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受到了蚌埠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6、为激励广大建筑师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创作,提高我国建筑设计和城乡建设总体水平,受建设部委托,组织和开展了“第三届梁思成建筑奖”的提名、评选工作。
7、为进一步规范全国公安派出所用房建设,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受公安部的委托,组织召开了全国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征集方案评审会,评审活动受到了公安部有关领导的好评。公安部有关领导表示今后将继续与我会进行合作。
8、应郑州市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和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的邀请,我会组织专家参加了在郑州市举行的“郑州市郑东新区规划设计、建设有关问题高级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郑州市郑东新区规划设计、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对该新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评奖树优,促进人才成长,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
为了繁荣建筑创作,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迅速成长,提高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教学水平,我会今年先后举办了“青年建筑师奖”、“建筑创作奖”、“建筑教育奖”和“优秀建筑结构奖”等奖项的评选工作。
1、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建筑设计人才,鼓励青年建筑师的创作热情和探索精神,进一步促进建筑设计的繁荣与发展,提高青年建筑师的理论与创作水平,组织开展了“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的评选工作,24位青年建筑师获得奖项。通过评奖活动反映出青年建筑师没有辜负这个蓬勃辉煌的时代,不论是创作能力、设计思路还是勤奋敬业等方面,都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建筑人才,我国宽松的建筑创作环境也为青年建筑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为进一步促进建筑设计的繁荣与发展,表彰在建筑创作设计中涌现出的优秀工程项目,鼓励建筑师的创作热情和探索精神,提高建筑理论与创作水平,以扩大建筑师在全社会的影响,组织开展了“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的评选工作。本届建筑创作优秀奖14项、佳作奖26项。从获奖项目中可看出,很多建筑师以其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显示了建筑设计和创作水平迅速提高的大好局面。相信通过建筑创作奖评选的这个平台,能够推出更多更好的建筑创作项目,让本行业和全社会对建筑有更多地了解,使中国的现代建筑创作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3、为了充分发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和工程设计品质,推动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我会建筑结构分会承办了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的评选活动。有75项工程分获一、二、三等奖。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是全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唯一的、最高的奖励,设计单位对此奖都很重视。
4、为了鼓励全国建筑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扩大建筑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影响,树立榜样,表彰业绩,并使之与国际接轨,组织开展了“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的评审工作,确定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特别奖”的获奖者名单。该奖项是我国建筑教育界的最高荣誉奖,是我国首次设立的建筑教育奖项。通过该奖项评选活动,可以使社会对建筑教育工作者做出的业绩有更多地了解,同时也可以激励后学,使中国的建筑教育走向世界。
四、加强国际友好往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展
2004年,我会共接待境外来访人员63人次,派出访问团组7个,计64人次,通过互访,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学习了国外同行业先进经验,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主要活动有:
1、宋春华理事长率14人代表团赴日本出席“第五届亚洲建筑国际研讨会”。
2、第八次中德建筑研讨会在德国弗赖堡市举行,以罗德启为团长的中国建筑学会9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3、以宋春华理事长为团长的中国建筑学会3人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向国际建协汇报工作。
4、以宋春华理事长为团长的中国建筑学会8人代表团出席在澳门召开的亚洲建协理事会和第十一次亚洲建筑师大会。
5、马国馨副理事长率26人代表团赴台北参加第十次海峡两岸建筑会议。
6、崔恺副理事长代表我会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建协执行局会议和国际建协区域建筑论坛,并在论坛上作了学术报告。
7、宋春华理事长和美国建筑师学会会长霍普金斯(Eugene C. Hopkins)代表两会在北京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
五、加强会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学会的凝聚力
会员管理与服务是我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为加强对团体会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沟通会员单位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术研讨,9月份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第五次团体会员工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会上讨论了会员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交流切磋了工作经验。会上,特邀专家所作的专题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和好评。其中涉及到的有关政策和观点必将为会员单位今后的工作带来启发性的收益。
2、在会员管理与服务方面,根据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决议,自2002年4月开始个人会员重新登记以来,至今已有6949名会员进行了登记;已发展首批资深会员39名;团体会员236(秘书处直接管理的,不包括分会)个。一年来,向团体会员单位和资深会员寄发刊物、资料1.2万册。随着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秘书处相应加大了为会员提供服务的力度和范围,并且利用我会网站信息快捷的特点加强了与会员间的联系,使学会的凝聚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六、抓好学会组织建设,为规范学会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组织建设是本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理事会领导下我会十分重视组织建设工作。
1、 召开了十届二次理事长会议和十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方式),研究了学会阶段性的工作,制定了学会发展的计划,保证了学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召开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或土木建筑学会工作会议和本会直属分会工作会。建设部人事司主管社团工作的刘平星处长专程到会并讲话。会议传达了上级关于培育发展社团的指示精神。会议总结了2003年度学会工作,布置了2004年工作任务。会上,部分地方学会和直属分会代表介绍了工作经验。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建设部关于社团建设发展的意见,相互介绍了各自学会工作中的好的做法和目前面临的问题,沟通了信息,交流了情况,反映意见和建议,增强了做好学会工作的信心。
3、 组织了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推荐工作;按照规定程序申报了第十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候选人。
4、 审查批复了工程勘察、建筑电气、建筑物理、生土建筑四个分会的换届和延期换届工作。
5、 为准备启动我会外籍会员和学生会员发展工作,组织起草了《中国建筑学会外籍及台港澳会员条例》和《中国建筑学会学生会员条例》。
6、各工作委员会认真思考和开展了工作。组织工作委员会讨论研究了学会组织建设换届工作启动外籍会员和学生会员等事宜;教育实践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建筑教育奖”评审工作,编辑工作委员会召开了部分“全国刊物编辑工作经验交流会”,《建筑学报》、《建筑创作》、《建筑结构》等10多个刊物参加,反响很好;科普工作委员会研究了与北京易华德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拍摄《专家实地读建筑》电视专题片;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研究了学会国际交流的意见,提出了应提高我国参加国际交流的科技论文水平的建议。
七、做好出版工作,积极为行业发展、科技水平提高服务
对学会所属的学术期刊、科普期刊加强了管理和监督,均未发现有违反国家出版规定的现象,各个编辑部积极挖掘潜力,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了刊物的正常出版,在保证刊物质量的前提下,还开展了与刊物相关的多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我会独立主办的《建筑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知识》、《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四个刊物,年发行量近50万册。各刊围绕中心任务配合学会重要活动,组织编辑了大量优秀学术论文和科技文章,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由于刊物出版质量不断改进,内容贴近社会和读者,刊物的学术水平、知识性、专业性不断提高,在境内外建筑界享有着良好的声誉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业界也受到好评。
八、齐心协力,认真做好秘书处工作
秘书处作为我会的办事机构,担负着承上启下,组织协调等方面工作正常运转的任务。一年来,在理事会的领导下,系统地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学会基本建设
1、充实了学会网站设备、调整了相关栏目的设置,增添了网站管理工作人员,落实了学会各部门和各分会及时提交活动信息的工作人员。我会网站的点击率今年明显提高。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网站所发挥的作用逐渐显现,社会反响良好。
2、建立了学会的资料室,目前藏书已达1000余册,为了给广大会员提供方便,还在网站上设立了《学会图书馆》栏目,并陆续将所藏图书编写出摘要,以方便会员和学会工作人员查阅、利用。
(二)、加强与直属分会和地方学会的联络
1、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直属分会工作的管理和与地方学会的联络,除了召开年度“直属分会及地方学会工作会议”外,我们保持了与直属分会和各地方学会的密切联系,包括会员发展、分会换届、学术年会、国际交流、通讯寄发资料交流等,及时解决各分会和地方学会询问的相关事宜。
2、2004年,加强了与直属分会和地方学会的工作协调,在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尽量派员参与其活动,以熟悉和掌握情况。
(三)、秘书处机关工作
1、积极筹备“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有关会议的先期工作正在落实之中;以“发展的城市、创新的建筑”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征集工作自4月份起开始,本次征文活动以10个细目为题:⑴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⑵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建筑评价体系;⑶新形势下的实用、经济、美观;⑷建筑设计理论的继承、创新及发展;⑸如何看待新时期的新建筑,新风格;⑹传承文脉、地域特色与建筑创新;⑺建筑造型与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建筑美观与“新、奇、特”;⑻做好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链接,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居环境建设;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建筑设计。到目前为止已征集年会论文60余篇,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
2、为适应学会的发展,提高秘书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组织了“计算机硬件”、“网络使用”、“网站技能操作”知识培训。
3、编制了全年财务预算,结合学会内部的改革,认真做好了财务管理工作。
4、已出版编辑《建筑学会通讯》17期(截止到11月底)。重点宣传报导了我会及地方学会开展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继续教育、国际交往、会员发展、组织管理等方面内容以及国家有关建设行业的法规和条例,较好地反映了学会的基本情况,加强了我会与主管部门及各分会、地方学会和广大会员之间的联系。
5、根据学会的特点,加强了秘书处的行政管理工作,保证了秘书处正常的办公秩序,同时认真开展了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6、认真组织开展了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的各项工作。
一年来,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包括各分会)按计划(除个别活动外)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通过开展大量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理事会的要求,尚有需要改进之处。例如,对学会学术发展的总目标有待深入研究,科普工作有待发展,对各分会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有待深入,工作有研究不及时或拖拉的情况,发挥工作委员会的指导、咨询作用不够全面等。我们将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新的措施,在新的一年里更加扎实地工作,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