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建筑学会是我国建筑界重要的学术组织。建会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学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广大会员和建筑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推动了我国建筑科技的发展,繁荣建筑创作,弘扬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推动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改革,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赞誉。值此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召开之际,我代表建设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大会向全国广大的建筑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建筑设计人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取得的成就令世界所瞩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建筑师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全世界的建筑师关注中国。建筑学会1999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得到国际建筑师协会的高度评价,提高了我国建筑界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建筑作品。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特别是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已成为首都北京的象征。之后,北京和各地又有一大批作品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代表作品。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建筑文化交流更加活跃,既有由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作品,又有由中国建筑师自己规划设计并得到国际建筑界认可的作品。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时期,建筑设计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城乡建设和建筑设计中也存在千城一面,缺少创新;对广大城乡居民普通住宅特别是对于占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住宅重视关注不够;建筑设计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地方不注重建筑功能,不考虑经济性,盲目追求建筑形象;一些地方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等问题。回顾所走过的道路,分析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的建筑方针。
建筑界、工程界和社会都很关注建筑方针问题,积极参与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筑方针是指导建筑活动,在一定历史时期,达到一定目标的指导原则。195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设计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民用建筑的设计中,必须全面掌握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我认真研究了各方面发表的意见。目前讨论主要是沿用“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提法,根据发展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还是根据发展要求,建议增加安全,还有的建议增加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内容。讨论都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生活水平、工业化水平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体制、政治和政策环境、经济和社会预期等,围绕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以及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的交融等5个方面。我理解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一致的,关键是如何表述为好。
新时期的建筑方针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立足国情,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镇结合起来,弘扬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我认为,“适用”要突出“以人为本”。首位是安全,包括结构安全,全寿命使用周期内的耐久性和安全度;使用安全,建筑物内外对使用人的健康影响;场地安全,防御自然灾害等。本质是使用,包括使用舒适,要使用者满意;使用功能,要适度、适宜;使用价值,要效能、效用。这涉及技术和工艺、材料和设备,直接体现在建设标准上。“经济”要强调投资效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应当兼顾建造价格和使用维护费用,以全寿命使用周期为基本目标,为有机更新创造条件,崇尚节约,切忌奢华。“美观”是建筑艺术的美。应当外观和内在空间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当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要处理好传统风貌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开放型社会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要考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观念的综合,突出时代精神。美观并不是豪华,而是以适用、经济为前提。特别要强调,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较大,环境和资源压力较大,经济并不富裕,就是富裕了,也绝不能不顾环境和资源条件追求豪华。特别当前一些地方不顾财力盲目建设,追求高标准建筑,建筑领域奢侈浪费和急功近利有滋长蔓延之势的情况下,有必要重申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尽管我对每项的主要含义都谈了认识,需要强调的是“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要全面理解。我倾向新时期仍重申并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新时期建筑方针如何确定,今天是请大家讨论,畅所欲言,我们还将进一步研究各方面的意见。请建筑学会的同志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同志们,中国建筑学会历史悠久,专家荟萃,在我国建筑设计和城乡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中国建筑学会继续发扬学术地位高、知识密集、研究领域宽阔等优势,为繁荣建筑学术研究、深化设计体制改革、促进国际交流,为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