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我会组编的《建筑运行用能低碳转型导论》中国科协“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阅读: 发布日期:2023-06-07 12:59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正式推出第二批共13本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丛书。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36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舒印彪,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及原能源学部主任苏义脑,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副理事长史玉波,交通部运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等联袂发布。

 
其中,《建筑运行用能的低碳转型导论》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建筑学会牵头组编,是中国科协 “双碳”系列丛书中的建筑专题。本书由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副理事长江亿院士领衔主编,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大师担任副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崔愷院士、庄惟敏院士,以及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参与编写。该书主要针对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建筑运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任务、关键技术与实施路径,同时给出促进我国建筑运行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机制。

图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科技和人才支撑,需要全社会长期卓绝的共同努力。为全面落实“双碳”战略的有关部署,助力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协组织相关全国学会,组建了由各行业、各领域院士专家参与的编委会。张玉卓同志任主任,杜祥琬、王金南、舒印彪、刘吉臻、江亿、谢建新、张守攻、刘正东、苏义脑、彭苏萍、史玉波、王秋良、张野等18位院士专家担任委员,相关领域一线科研教育专家和编辑出版工作者组成编写团队。“双碳”系列丛书,主要服务高等院校教师和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并为“双碳”战略的政策制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2022年5月30日,中国科协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导论》《清洁能源与智慧能源导论》《煤炭清洁低碳转型导论》等首批3本丛书,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作总序言。3本丛书分别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院士、中国能源研究会刘吉臻院士、中国煤炭学会彭苏萍院士主编,书籍出版后,高校、企业、社团踊跃订阅,形成广泛反响。
 
2023年5月30日,中国科协正式发布第二批13本丛书,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作总序言,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协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统一出版。分别是:
 
《碳达峰碳中和导论》,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院士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导论》,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马永生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东进高级工程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苏义脑院士主编,中国化工学会组织;
 
《新能源汽车引领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导论》,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院士主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
 
《全球气候治理导论》,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主编,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组织;
 
《铁路低碳发展导论》,由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院士主编,中国铁道学会组织;
 
《智能低碳交通导论》,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钟志华主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同中国铁道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组织;
 
《钢铁与有色金属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导论》,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谢建新院士主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
 
《建筑运行用能低碳转型导论》,由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副理事长江亿院士主编,中国建筑学会组织;
 
《制冷和热泵低碳发展导论》,由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江亿院士主编,中国制冷学会组织;
 
《水风光多能互补导论》,由唐洪武院士主编,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织;
 
《再电气化导论》,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院士主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
 
《碳汇与碳市场导论》,由张守攻院士主编,中国林学会组织;
 
《氢能与储能导论》,由彭苏萍院士、陈立泉院士主编,中国能源研究会组织。
 
“双碳”系列丛书,内容涵盖了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交通、钢铁与有色金属、石化与化工、建筑建材、碳汇与碳中和等多个科技领域和产业门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进行了系统介绍,分析了各行业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严峻挑战,设计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路径和技术路线,展望了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丛书充分展示了各领域关于“双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凝结了院士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一是战略性,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丛书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国际竞争需要、适应科技治理现代化需要出发,坚持全球视野、科学态度、严谨学风,做好主题谋划和内容撰写。
 
二是前瞻性,丛书分析了各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严峻挑战,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路径和技术路线,展望了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可操作的路线图、时间表。
 
三是权威性,每本图书均由相关领域的院士领衔主编,组建由该领域院士专家、一线研究人员、一线教师组成的编写团队,具体负责图书的执笔编写工作,并邀请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审。
 
四是系统,丛书内容涵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交通、钢铁与有色金属、石化与化工、建筑建材、碳汇与碳中和等多个科技领域和产业门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进行了系统介绍。
 
五是科普性,丛书兼顾嵌入式知识传播和复合型人才培育需要,涵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适合从事相关工作的新学习者、从业者,也能满足广大非“双碳”专业的读者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