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源作会议主持
报告一:中国式样与“建筑新法”:广州市府合署建筑材料与建造工法研究
报告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冯江、林俊杰
内容:冯江教授及其研究生林俊杰基于历史档案和现场详勘比对,系统梳理了广州市府合署的建筑章程、施工变更与后期改动过程,对建筑材料与建造工法进行了详尽分析,深入探究了广州市府合署建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估。
冯江作主旨报告
林俊杰作主旨报告
报告二:中国近现代建筑史长河中的重要支流——大陆迁台建筑师及其对中国建筑文脉的传承与发展
报告人: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黄庄巍
内容:黄庄巍教授以大陆迁台建筑师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提出大陆迁台建筑师是中国近代建筑师群体的有机组成,并论证了大陆迁台建筑师在“中国维度”上具有将中国近代建筑文化脉络向台湾地区传播发展的历史价值,在“世界维度”上具有将战后世界现代建筑主流思潮向中国传播融合发展的时代价值。
黄庄巍作主旨报告
报告三:文化输入与移民带入——中国对于东方国家传统戏场建筑发展的影响问题初探
报告人: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彭然
内容:彭然副教授基于中华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方国家的本土戏场建筑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影响模式可分为“文化输入”和“移民带入”两类,表达了对未来能够将“中国戏场建筑”这一类型概念外延的期望,以促使国内戏场建筑的研究体系由“中国视域”转变为“中华文化视域”。
彭然作主旨报告
报告四:基于形态学研究的历史环境城市设计——以威尼斯玛佐波岛社会住宅项目为例
报告人: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谢舒逸
内容:谢舒逸副教授以威尼斯玛佐波岛社会住宅项目为例,从形态学研究的角度解读了战后意大利建筑师和规划师在历史环境中进行城市设计的方法,指出这种基于对当地传统形态的解构并在新的发展需求下重构的历史环境城市设计方式可为我国当前历史区域及其周边的城市更新提供方法借鉴。
谢舒逸作主旨报告
报告五:东亚城市管理近代化的开端——英租界《土地章程》下城市管理转变与空间比较研究
报告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孙淑亭
内容:孙淑亭同学从殖民主义和东亚英租界建设管理体系角度对英租界《土地章程》下早期上海租界、日本外国人居留地和天津英租界的城市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并指出东亚英系租界法规的设立具有规律性与继承性、租界建设管理制度和手段具有统一性与延续性、制度体系下租界空间形成具有类似性与差异性的特点,表明了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通过租界法规客观上推动了东亚城市近代化。
孙淑亭作主旨报告
报告六:从流线摩登的时代特征看柳士英的建筑装饰创作
报告人: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余燚
内容:余燚助理教授通过对流线摩登的时代特征与柳士英作品中的建筑装饰创作手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了现代化和平民化是柳士英在建筑装饰创作中的主要考量。并且指出单一的风格判定,不足以定义中国近代建筑,也不足以定义中国近代建筑师。他们选用某种风格背后的创作动机、动力是更重要的近代建筑史研究内容。
余燚作主旨报告
报告七:“社会-空间”视角下武陵山区茶村自建民宅研究
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李敏芊
内容:李敏芊同学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展开了对武陵山区茶村中村民自建民宅的研究,从建筑类型、变迁模式、立面装饰和平面格局等方面对茶村自建民宅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自建民宅这种看似是居民自发选择的建筑风格,背后实则是在政府政策与市场消费的裹挟下被迫选择。
李敏芊作主旨报告
报告八:“二五”时期温州矾矿主厂区布局与典型厂房调查分析
报告人: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方卉
内容:方卉同学以“二五”时期温州矾矿主厂区及其典型厂房为研究对象,以企业档案为依托,结合田野调查,探索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国有工矿企业应对国家政策进行厂区建造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建筑特征,借此洞察建国初期工业建筑建设的时代特征。
方卉作主旨报告
讨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