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纪念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杨廷宝先生生平

发布日期:2021-10-22 13:11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图片

 
 
 
 

2021年10月2日,是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杰出的建筑学家、中国建筑职业实践的重要开创者、 中国建筑教育一代宗师和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国际建协(UIA)的主要领导者、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教授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杨先生在建筑设计及遗产保护、建筑教育、专业组织及国际交流等方面跨越积集于一身,在国内、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声誉。为缅怀其卓越贡献,东南大学、中国建筑学会联同多家机构,将于近期举办纪念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

 

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
《杨廷宝全集》首发式
 
时间 
2021年11月20日·上午
地址 
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

 

 
“杨廷宝 —— 一位建筑师与他的世纪”展览开幕式
“杨廷宝学术思想研讨会”
 
会议时间 
2021年11月20日·下午
展览时间 
2021年11月20日-2022年3月20日
地址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中国建筑学会

 

联合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文物学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承办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江苏省美术馆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专业委员会

 
 
图片
杨廷宝(1901-1982)
 

 

 

杨廷宝,字仁辉,河南南阳人。1915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 成绩优异,屡获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大奖。获硕士学位并经实习之后,1926年离美赴欧考察建筑与城市,1927年春回国加入天津 基泰工程司。1940年入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和江苏省副省长等职。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并分别于1957年和1961年连续两届当选国际建协(UIA)副主席。

 
 
杨廷宝是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中设计实践高产质优、影响深远的典范
从1927年春加入基泰工程司至1982年逝世,杨廷宝的建筑设计实践历程长达55年之久而未曾中辍, 主创、主持、指导以及参与顾问等共完成作品逾百项,涉及交通、教育、科研、行政、体育、博览、文化、 金融、商业、居住、医疗和纪念性建筑等类型,量大、面广而质优,在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中无可比肩。其设计理念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因地制宜并强调符合国情。 
杨廷宝主张建筑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适合国情是考虑一切设计问题的出发点,提倡多样性与灵活 性,古今中外皆为我用,注重和谐统一的审美取向,以及向大建筑观拓展。在长期实践中,杨廷宝开拓出一条现实主义建筑创作路线——汲取西方现代建筑有益成份,结合国情,探索现代中国建筑之路。
新中国成立前,杨廷宝依托基泰工程司开展设计实践。尽管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国家治理孱弱,而他仍凭借过硬专业基本功和踏实勤勉,以及基泰工程司综合实力,取得了骄人业绩——22年中完成近90项作品。其中既有受西方古典建筑影响的京奉铁路辽宁总站、清华大学校园建筑,也有融合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南京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还包括采用简化传统细部的北平交通银行和南京中央医院,更有受现代主义建筑影响的南京孙科别墅(延晖馆)和新生俱乐部,以及战争时期采用地域技术、速造价廉的重庆嘉陵新村国际联欢社、青年会电影院等。藉此积累丰富经验,也获得巨大声望。
新中国成立后,杨廷宝更是在设计实践方面实现突破性跃迁,向国家层面提升、在学科层面拓展,终至出类拔萃,成为新中国建筑设计实践领域的杰出代表和领军者——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工程,以成熟设计思想和手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北京和平宾馆和北京火车站,包括参与讨论、指导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北京图书馆新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项目,皆属此类。
 
 
 
杨廷宝是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的先行者和实干家
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杨廷宝和梁思成、刘敦桢、童寯、林徽因、夏昌世等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一道,及早投身古建与园林的调查研究。1934年秋,杨廷宝接受北平市工务局谭炳训局长和文物整理委员会双重敦请,开办基泰工程司北平分所,着力开展北平古建筑修缮。至1936年共修缮十处古建筑,包括天坛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城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中南海紫光阁、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玉峰塔及碧云寺罗汉堂等,是迄今所知最早成规模地由中国建筑师主导的建筑遗产保护与修缮实践。其间,他向传统工匠虚心学习,会同中国营造学社进行勘察测绘,编制工程查勘图说,确定修缮工程做法说明书,并经投标选择营造厂商付诸实施,显示出很高的专业水准。同时也积累了丰厚的素养,为相关设计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杨廷宝是倡导自主探索中国建筑教育形成特色的一代宗师
在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这一中国建筑教育重要基地,杨廷宝主持专业办学三十余载。他与同仁们协力探索,逐步塑成“正、实、活、透、硬”教学纲领,并提出著名的“杨廷宝办学十条”,至今仍具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杨廷宝强调“知行合一”的专业教育理念,通过投身建筑教育,在学科层面开展设计实践,带领师生参与工程项目,以带动或配合课堂教学,从机制上打通理论研学和设计实践之关系。他结合教学,指导师生共同完成北京火车站、南京华东航空学院教学楼、南京工学院校园建筑、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民航候机楼以及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等重要工程项目。他还领导南京工学院与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合办“公共建筑研究室”,带领师生做医院建筑设计专题研究,出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专著,并开展多地新建医院相关设计实践。 
杨廷宝1981年获评全国首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言传身教深深影响其弟子门生,其中多人成为现当代中国建筑领军者,7 位当选院士。
 
 

 

杨廷宝为推动国内、国际建筑专业人员及其组织深入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前,杨廷宝曾担任“中国建筑师学会”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和两届理事;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和第五届理事长。杨廷宝还多次率中国建筑师代表团参加国际建协(UIA)活动,并连续两届当选UIA副主席(1957、1961)。其间,他频繁率团出访,出席国际建协代表会议、参加国际竞赛方案评选。在冷战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杨廷宝因洞察敏锐、决策果断而声望甚高。不仅促进国际间建筑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而且维护国家尊严、贡献于世界和平。
 

 

第一代中国建筑师活跃的 20世纪20至80年代,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经历近代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期。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杨廷宝与诸多同仁一道,在设计实践方面汲取西方现代建筑有益成份,结合中国国情,开拓现代中国建筑之路;同时,致力于自主探索中国建筑教育和科学研究,并以积极、务实和高效精神推动国内、国际建筑专业人员及其组织的交流,为新中国建筑走向世界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杨廷宝先生年谱

 

 

 

1901年

10月2日(农历8月20日)出生于河南南阳。

 

1910年(9岁)

入小学。

 

1912年(11岁)

赴省城开封应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就读。
图片

 

1915年(14岁)

报考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连跳两级直插中等科三年级。

 

1917年(16岁)

完成清华学校中等科学业,升入高等科一年级。

 

1921年(20岁)

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建筑学专业。
图片

 

1923年(22岁)

获塞缪尔·哈克尔Jr·建筑奖(Samuel Huckel Jr. Architectural Prize)、市政艺术协会奖(Municipal Art Society Prize Competition)。
图片

 

1924年(23岁) 

本科毕业,获建筑学士学位。
图片

 

1925年(24岁)

任费城中国同学会主席;

获1924-1925年 Warren奖,获硕士学位。进入导师保尔·克瑞( Paul Philippe Cret)建筑师事务所实习。

图片
图片

 

1926年(25岁)

结束实习后游历西欧,考察英、法、比、德、意、瑞士诸国古典建筑与城市。经埃及、新西兰、新加坡返国。
图片

 

1927年(26岁)

加入天津基泰工程司。主持设计京奉铁路辽宁总站,是继北平前门火车站、济南车站之后,由我国建筑师自己设计建造的当时国内最大火车站。
图片

 

1928年(27岁) 

主持设计天津基泰大楼、沈阳东北大学汉卿体育场、法学院教学楼、同泽女中。

 

1929年(28岁)

主持设计东北大学总体规划及其图书馆、学生宿舍,清华大学生物馆。

 

1930年(29岁)

主持设计东北大学、清华大学校园建筑、北平交通银行、南京中山陵邵家坡新村合作社(已毁),中标沈阳少帅府工程;

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

图片

 

1931年(30岁)

主持设计南京中央体育场、紫金山天文台、中央医院、外交部“外交宾馆”楼方案设计、谭延闿墓及中央研究院地质硏究所;

向梁思成提供信息,梁因此注意到独乐寺,遂改变原定调查计划,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独乐寺观音阁和山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32年(31岁)

主持设计南京中山陵园音乐台。
图片

 

1933年(32岁)

主持设计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南校门。

 

1934年(33岁)

主持设计南京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办公楼、国民党中央史料陈列馆、大华大戏院、重庆美丰银行、陕西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三号教学楼、河南新乡河朔图书馆,参与设计上海大新百货公司。

 

图片

 

1935年(34岁)

自上年秋开始受邀修缮北平古建,计有天坛祈年殿、中南海紫光阁和碧云寺罗汉堂等10处;

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主持设计南京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办公楼、北平先农坛体育场。参加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方案设计竞赛和国民大会堂设计投标,获第三名和第二名。

图片
图片

 

1936年(35岁)

主持设计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中央大学附属牙科医院、李士伟医生住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发表《汴郑古建筑游览纪录》一文。

 

1937年(36岁)

主持设计寄梅堂(未建)、成都励志社大楼、重庆国民政府办公楼改造、四川大学图书馆、理化楼、学生宿舍(已毁)。

 

1938年(37岁)

在河南大学任教半年后,前往重庆参加刘湘墓设计;

兼任重庆大学教授。

 

1939年(38岁)

主持设计重庆嘉陵新村国际联欢社、孙科住宅(圆庐)。
图片

 

1940年(39岁)

兼任内迁重庆的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

 

1941年(40岁)

主持设计重庆农民银行、陪都跳伞塔。
图片

 

1942年(41岁)

与梁思成商定在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设立“桂辛奖学金”。

 

1943年(42岁)

主持设计林森墓园。

 

1944年(43岁)

出席中国建筑师学会年会,任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应邀参加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建筑考察团,赴美、加参观。期间拜访宾大同窗路易斯·康和建筑大师F·L·赖特。
图片

考察团在加拿大考察期间合影(前右二为杨廷宝)

 

1945年(44岁)

随建筑考察团转赴英国伦敦参观。

 

1946年(45岁)

主持设计南京下关火车站扩建工程、公教新村、儿童福利站、楼子巷职工宿舍、盐务总局办公楼、基泰工程司办公楼扩建工程、翁文灏寓所、国际联欢社扩建工程、北极阁宋子文公馆;

出席中国建筑师学会年会,当选理事,演讲欧美建筑。

图片

 

1947年(46岁)

主持设计南京正气亭、新生俱乐部、招商局候船厅及办公楼、祁家桥俱乐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办公楼、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图片

 

1948年(47岁)

主持设计南京孙科别墅(延晖馆)、中央研究院九华山职工宿舍、中央通讯社办公楼、南京结核病医院;

出席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大会,并当选理事。

图片

 

1949年(48岁)

南京解放,军管会接管中央大学,受命任建筑工程系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仍为系主任。

 

1950年(49岁)

初勘雨花台烈士陵园选址;
受邀兼职于北京公私合营兴业投资公司,与杨宽麟合组其建筑工程设计部,任总建筑师。

 

1951年(50岁)

主持设计北京联合饭店(后定名“和平宾馆”)、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办公楼、南京中华门长干桥改建,参与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设计讨论。
图片

 

1952年(51岁)

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担任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图片

 

1953年(52岁)

主持、指导设计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南京华东航空学院教学楼、南京大学东南楼、南京工学院五四楼;

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和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54年(53岁)

主持、指导设计南京工学院校园中心规划、五五楼;

应波兰建筑师协会邀请,出席在华沙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及市政界人士集会”;

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54岁)

当选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

率团出席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国际建协第四次代表大会;

主持全国楼房住房及宿舍标准设计评选工作座谈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1956年(55岁)

主持设计南京林学院校园规划、南京工学院动力楼、兰园教授住宅方案;
参加全国第一次基本建设会议,并做“建筑师培养的几个问题”讲话;
发表《解放后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文;

兼任建工部建筑科研院与南京工学院合办“公共建筑研究室”主任,主持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课题研究。

图片

 

1957年(56岁)

主持设计南京工学院中大院扩建、大礼堂扩建、沙塘园宿舍、沙塘园食堂、中共江苏省委办公楼方案;

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

率团赴巴黎参加国际建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并当选国际建协副主席。

图片
图片

 

1958年(57岁)

部分师生参加北京火车站方案设计,并与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合作施工图设计到次年;

参与京人民大会堂方案设计讨论,并被指定任设计顾问;

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建筑师大会和执委会会议。

图片
图片

 

1959年(58岁)

主持设计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
当选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

参加由建工部和中国建筑学会在上海召开的“住宅标准及建筑艺术座谈会”;

率团出席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国际建协第六次代表大会。

图片

 

1960年(59岁)

指导桂林城市规划工作;
参加“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应征方案讨论;

赴丹麦哥本哈根出席国际建协执委会会议。

 

1961年(60岁)

任建工部建筑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关于建筑风格问题》一文;
出席第六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称号;

率团参加国际建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再度当选为副主席;

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62年(61岁)

讨论有关参加古巴吉隆滩胜利纪念碑设计竞赛方案;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由卫生部主持科学技术鉴定会议审查定稿。

 

1963年(62岁)

率团参加古巴建筑师全国代表大会,在墨西哥出席国际建协第八次代表会议,应邀访问巴西;

参加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并提交“降低建筑造价”书面发言。

图片
图片
图片

 

1964年(63岁)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出版发行;
带领建筑系教师赴京参加长安街规划设计讨论;

出席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建协执行局会议,并出席国际建协第三届工业建筑讲习会,又飞柏林参加国际建协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

当选江苏省政协三届副主席,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5年(64岁)

出席第八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和国际建协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会刊发表《关于我国的建筑教育》一文;

由土木、建筑两系抽调教师成立南京工学院建筑设计院,兼任院长;

主持刘敦桢著《苏州古典园林》书稿审稿会。

图片

 

1966年(65岁)

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

主持在南京工学院召开的全国建筑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扩大会议。

图片

 

1971年(70岁)

赴扬州鉴真纪念堂工地指导施工。
图片

 

1972年(71岁)

为《人民日报》撰写“关于建筑的发展方向问题”一文;
主持、指导设计南京民航候机楼;

率团参加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的国际建协会议。

图片

 

1973年(72岁)

与童寯率中青年教师考察安徽马鞍山采石太白楼;
应邀率中国建筑工程技术代表团赴日本访问;

赴山西考察古建筑。

图片
图片
图片

 

1974年(73岁)

率重组后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编写组全体成员赴安徽合肥、蚌埠、巢县等地参观、调研医院建筑。

 

1975年(74岁)

参加北京图书馆扩建工程方案设计会议,介绍设计方案;

参加《苏州古典园林》书稿审定会议;

出席四届全国人大会一次会议,撰写“从事建筑设计五十年”观感文稿。

图片

 

1976年(75岁)

视察江苏连云港城市规划,并作“对江苏省连云港城市规划的意见”讲话;
参加毛主席纪念堂设计集体创作;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新版出版发行。

图片

 

1977年(76岁)

率中国高等教育代表团赴美访问。

 

1978年(77岁)

出席首届全国科学大会,《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

接待来访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图片

 

1979年(78岁)

指导设计上海南翔古漪园逸野堂;

参加江苏溧阳震后规划与建设讨论会;

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编委会主任;

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成立,任所长;

当选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1980年(79岁)

对福建武夷山庄工程设计和具体布局进行详细研究;
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理事长。
图片
图片

 

1981年(80岁)

南京工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两专业通过全国第一批博士点,任博士生导师;

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杨廷宝水彩画选》、《杨廷宝素描选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出席“阿卡·汗建筑奖”第六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片

 

1982年(81岁)

参加徐州、无锡、武当山等地规划、建设讨论会;
审查、研究南阳市城市规划和修复医圣祠总体设计方案;

出席香港建筑图片开幕仪式并致词;

12月23日16时45分,在南京逝世。

图片

 

 

图片


 

来源:中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