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有着“神州第一街”的美誉,700余年间,见证着北京的光阴流转与历史变迁,蕴藏着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成长记忆。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向西延伸至首钢地区、永定河水系、西山山脉,向东延伸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运河、潮白河水系,全长约63公里。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与中轴线及其延长线构成“十字轴线”,统领着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国家行政、军事管理、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
长安街街景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型国有综合设计咨询机构,始终致力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设计服务,自建国后就一直参与到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规划设计工作之中,为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北京建院承担的位于长安街沿线上的50年代 “十大建筑”
近年来,北京建院作为“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沿线环境提升规划专班”的技术支撑单位,集全公司之力,针对长安街的建筑与公共空间风貌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并持续性地配合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建设实施与管理工作。
通过研究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历史发展脉络,系统地梳理长安街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北京城市发展的关系及其空间形态的变化,探究长安街与北京城的发展内在联系。对于进一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定位、实现北京的城市规划目标与空间布局要求具有重大意义。
采用建筑与公共空间相结合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方法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展开空间研究:通过梳理现状的建筑高度、形体轮廓、色彩材质、第五立面等相关数据,将建筑风貌语素量化,并提炼不同区段典型风貌特征,作用于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构建公共空间体系,明确沿线重要城市节点以及功能区,对完善城市空间功能、引导公共空间精细化设计具有积极作用。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按照“统筹规划、精心设计、精美打造”的原则,提出明确、统一的建筑与公共空间规划景观设计要求,用于指导建筑界面、道路及附属设施、绿化景观、公共艺术、城市家具、标识系统、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广告牌匾等专项的更新方案;统一文化表达,在城市家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中融入祥云、莲花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实现“物物皆景观、处处是精品”的长安街特有的风格和基调。
长安街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设计图
在配合建设实施与管理过程中,通过“分专项、分级别、分区段”的形式,完成了《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公共空间景观提升设计导则》与《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公共服务设施图集》等内容的制作,并由主管部门印发给沿线各行政区及相关单位。同时以主要技术部门的身份,配合主管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以及后期的动态维护。
通过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方面所做出的技术性探索与积累,可帮助在长安街未来相关设计工作中能够更好的理解空间尺度关系、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等内容,促进设计品质的提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建院通过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建筑与公共空间风貌所展开的基础性研究和规划实践工作,为长安街的风貌管控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未来,北京建院将持续配合相关部门服务长安街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为首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景观环境提升实施效果
设计指导:马国馨、徐全胜
设计负责人:徐聪艺
设计团队:孙小龙、孙勃、张耕、刘璐、王立霞、杨晓朦、周士甯、李学志、邓旭光、张叶琳、郭晓娟、黄逸伦、杜豪、相枫、王婧媛、姜佳男、花蕾、李庆植
来源:北京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