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纪念郑光复先生|解读大唐贡茶院建筑群

发布日期:2021-07-04 14:12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郑光复先生1933年生于重庆,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并留校任教,是知名建筑教育家、建筑理论家,也是卓有建树的建筑师。郑先生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多个城市。曾受教于郑光复先生的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众校友,近期重游郑先生设计的大唐贡茶院建筑群,探究其设计思想,分析其空间感受,写就此文以纪念郑光复先生。

 

 

 

解读大唐贡茶院建筑

 

浙江湖州长兴,太湖西岸,顾渚山前,大唐贡茶院掩映在茂密的竹林深处。

穿越璀璨的历史长空,回到1250年前的唐朝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顾渚山虎头岩下一片繁忙。众多制茶师傅挥汗如雨,为朝廷清明御茶宴赶制紫笋贡茶;同时,数以千计的工匠在大兴土木,建造御用制茶作坊。因为陆羽向皇帝推荐顾渚紫笋茶被圣上釆纳,于是,史上第一座大型皇家茶坊大唐贡茶院在此诞生。不久后,茶圣陆羽在湖州完成了举世首部《茶经》巨著,此地名声大噪,成为华夏茶文化中心。奈何世事沧桑,茶院几度兴废,遗迹湮灭殆尽。今逢盛世,政通人和,乃重建大唐贡茶院以弘扬国粹。设计招标时,东南大学郑光复教授之方案技压群雄,一举中标。之后,郑教授精心设计、现场督造、事必躬亲,举四年之力,鸿图巨制终于完成。2009年,一处唐风浓郁、气势恢宏的大唐贡茶院重现世间,成为著名的浙北胜景。是年11月,郑教授参加大唐贡茶院竣工验收,回到南京,突发心梗猝然辞世。可惜天妒英才,不假以年,大唐贡茶院成为郑教授的遗世绝唱。郑光复先生是知名建筑教育家、建筑理论家,也是卓有建树的建筑师。1962年,我考入南京工学院(后改称东南大学)建筑系,有幸成为他的学生。那时的郑先生是青年教师中的翘楚,英姿勃发、才华横溢,深受学生爱戴。他治学严谨,授业有方,他善待学生,宽严相济,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近六十年过去了,老同学相聚,回忆大学生涯,郑先生总是永恒的话题,足见他的人格魅力。2021510日,我们一行十二人,从南京、杭州、济南相约而至,来到大唐贡茶院,其中八位是老同窗,当年曾受教于郑光复先生,虽年逾古稀,仍不辞劳顿而来,专为瞻仰恩师的大作。我们心怀崇敬,以学生的身份,以建筑师的眼光,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审视、观赏、评价恩师的作品,揣摩他的设计思路和创作灵感。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去品鉴大唐贡茶院的建筑,探究它的创作者郑光复先生深邃的设计思想和闪光的灵感。此刻院区内正播放着古筝乐曲《梅花三弄》,悠远飘逸的旋律,令人陶醉,古建筑与古乐曲和谐共鸣,仿佛眼前浮现出品茗赋诗、焚香抚琴的场景。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是大唐贡茶院的正门。它雄踞于高台之上,坐北朝南,是一幢悬山屋顶的五开间过厅,用作入囗售票、验票。居中三间大门洞开,左右各12开间为粉白墙面。山墙有石砌扶壁止于门额高度,收分较大,极显稳重;木构架为穿斗式与叠梁式混用,髹焦茶色清水漆。前后挑檐深阔,釆用三叠挑枋承托出檐。悬山屋檐出挑深远,博风板宽厚,端部略收减,山尖的木悬鱼下端为扇状蕉叶纹。屋面瓦做,采用小青瓦(蝴蝶瓦),有正脊、垂脊。所有做法均为江浙民间传统做法,造型朴实简洁,地域性强,极具亲和力。深远的出檐呈现出浓郁的大唐建筑风格。

正门

入得此门,你就置身于梦魂萦绕的大唐了。由过厅透过大门北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贡茶院的核心建筑陆羽阁的远景,古朴的造型,优美的轮廓,青山为屏,翠竹为衬,没有给人以高大雄伟的震撼,却有茶一般的淡雅与清新。大唐贡茶院位于顾渚山之南岰,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北窄南宽,平面呈钟形。三面青山环抱,竹林茂密葱笼,东侧清水溪,西侧虎头岩,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乃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

鸟瞰图

第一进院落北侧,东为桑苎台,西为鸿渐楼,均为二层楼宇。东楼展示历代贡茶演变,西楼展现禅茶文化,其实是旅游商品售卖部。两楼中间乃宽阔的步道通往陆羽阁,两楼造型一致,镜向对称布置。底层为石砌外墙,墙身礅厚,底宽上窄,收分明显,看上去格外坚实稳固。推测郑先生的设计灵感应是受浙江良渚文化的台墩遗址的启发。二层为传统木构架结构,外设回廊。靠步道处,屋顶采用悬山十字脊形式,其他为双坡悬山屋顶,依次递降三叠,造型特立独行,妙趣横生,令人不由得想起唐代古曲《阳关三叠》的韵律。出挑深远的唐风屋檐,靠挑枋和斜撑承托。

桑苎台

两楼的命名都是茶圣陆羽的字号或别称,“桑苎”源于《唐国史补》:羽于江湖称竟陵子,于南越称桑苎翁;“鸿渐”来自陆羽《陆文学自传》: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陆羽辞官不就,浪迹天涯,倜傥不羁,潜心于茶。两楼的造型也如其人,潇洒飘逸,不拘一格,似山野乡居,轻松自然。思辨及此,由衷地佩服郑先生的才华。进入第二进院落,视野豁然开朗,这是大唐贡茶院的主题广场。正面是挺拔隽秀的陆羽阁,两侧为尺度较大的三层厅堂建筑,东为御羁园,西为燕乐楼。御羁,译为:受皇家管理;燕乐,乃是宫廷御宴所奏的音乐。

御羁园

东园与西楼,功能是餐饮、会展、文化活动中心。都采用出檐深远的悬山十字脊屋顶,使面向广场的方向具有高耸而开阔的人字形立面,造型简约大气,突出建筑的入口,体现用于公共活动的厅堂建筑的性质。底层也是台墩式石墙,二、三层依然是木构架结构,二层环以宽敞的回廊,回廊向北与院区的东、西廊相衔,正面与广场木栈道相接,可由广场直接步入二层的大厅。是日,御羁园内正举办长三角围棋邀请赛,众棋手正襟危坐,手捧香茗,静心凝思,举棋落子。在大唐古风的厅堂里对弈,氛围、情调非同寻常。陆羽阁耸立在广场北侧之正中。没有雕梁画栋,没有翘角飞檐,即

巍峨雄壮,也不金碧辉煌。它让你感受到的,是端庄清秀,是飘逸轩昂,是古朴之气,是清雅之风,犹如回味绵长的淡淡的茶香。

  陆羽阁

  陆羽雕像

陆羽阁为纪念茶圣陆羽而建,着重介绍《茶经》和陆羽生平。阁高三层,正方形平面,面阔和进深均为三开间。二层明间较宽,装木板门,左右次间稍窄,装直棂窗,符合唐代习制。三层为开敞式布局,空间通透,陆羽雕像居中而坐,享四时之美景,沐八面之来风。底层为台墩式石砌外墙,二层、三层为木构架楼阁,均设悬挑式回廊。沿宽阔的木台阶可由月台直达二楼。屋顶为单檐方攒尖小青瓦屋顶,居中设宝顶,引四条垂脊至檐角。出檐深度达3.3米,相当于面阔尺寸的四分之一(陆羽阁面阔为12.6米),檐角起翘平缓,没有采用江南建筑之水戗发戗、翘角高扬的形式,使陆羽阁轻盈而不失稳重,舒展而不事张扬,尽显大唐建筑简约稳健之风。陆羽阁体量不大,楼阁每层约170平方米,高度至宝顶尖也不过30米,却是贡茶院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何也?郑先生以多种设计手法,突出陆羽阁的地位。首先,他把陆羽阁布置于场区的纵轴与横轴之交点处,其它所有建筑均环伺周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其二,所有建筑都是横向体量,惟独陆羽阁为竖向体量,出乎类而拔乎萃,遂有鹤立之感。其三、独特的方攒尖屋顶与周边诸多悬山屋顶形成对比。其四,陆羽阁唐风浓郁,造型优美,轮廓丰富,比例均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其五,在陆羽阁前面,设置了一道形式上的"仪门”,门两侧设计了造型优雅的唐风小筑,悬山深檐、直棂窗牗,以这组精湛的建筑小品烘托陆羽阁,更加强调其轴线关系。其六,合理规划观赏路线,从入口开始,院内所有建筑包括东、西廊道,都能从不同角度无障碍的欣赏陆羽阁的洒爽英姿。站在陆羽阁上凭栏北望,一座雄浑的唐朝风格的大殿进入视野,这就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吉祥寺佛殿。贡茶院里为什么会有庙宇?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湖州刺史李词在贡茶院内建吉祥寺,引寺僧参与贡茶院管理。45年后(唐.会昌五年)唐武宗灭佛,寺庙被毁。后来宋元明清各朝屡建屡废,此次与大唐贡茶院一起恢复,重新体现"禅茶一味"。佛殿静静的踞于后院山林之中,不与贡茶院争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没有晨钟暮鼓,也没有香烟缭绕,空灵明澈,一尘不染,如得禅茶真味。

吉祥寺大殿

国内唐代木构建筑遗存只有四处,均为宗教殿堂,而且都在山西。对唐代建筑的研究,也仅限于此。在我看来,吉祥寺大殿的造型,基本参照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既形似又神似,中规中矩,古色古香,体现了唐代庙宇的恢宏气势。吉祥寺大殿建为两层,底层用于展示贡茶院兴衰史,采用石砌台礅式外墙,构图上形成大殿的基座。二层为文殊殿,面阔五间,居中三间,设木板殿门,两边梢间,做直棂窗牗;大殿进深三间,其中一间为前廊;二层殿外有宽阔的月台,架空于地面之上。大殿采用单檐庑殿式屋顶,屋面平缓,挑檐深远,深檐出挑达4.6米,郑先生确实是大手笔,出檐如此深阔,近看似乎夸张,远观却恰如其分。檐下铺作以插拱取代斗拱用于承载檐重。从南面看去,大殿坐落于二层月台之上,庄严肃穆,寂静悠然。我认为郑先生的决策是对的,有范可依就一丝不苟的严格遵循,切忌随意发挥,这就是治学严谨。如“创新”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吉祥寺,充作唐风古建,只会贻笑大方。我最喜欢、最推崇、最佩服的是郑光复先生设计的大唐贡茶院的东廊和西廊。它们靠近大唐贡茶院的东西边界,是从南到北连接所有建筑物的风雨长廊。郑先生把它设计成空中走廊,游人在苍松翠竹的树梢间穿行,又适度控制走廊高度与各建筑二层回廊相衔接。走廊采用两坡顶小青瓦屋面,出檐较大。干栏式走廊利用圆柱将走廊架空于山体之上,不破坏原始地形和植被,也便于调整廊道的标高。这种创意,受条件约束较少,给设计者提供了较大的发挥余地。看得出,郑先生空中走廊的创意应是来自浙江河姆渡文化的干栏式建筑遗址。我在西廊漫步,东望茶院景致,品味大唐神韵,西眺山外青山,极目楚天风云。清风徐来,树影婆娑,暖阳普照,翠竹斑驳,怎生一个爽字了得!风雨走廊或直或斜,或平或坡,或宽或窄,或曲或折。或重檐相叠,或高低错落。有几处断头相错,露出走廊的横截面,形成廊端的悬山立面。空间变幻多端,却是井然有序,这就是水平,赞叹郑先生高超的空间处理能力。他的奇思妙想,带给游客无穷的乐趣。

长廊隐现在翠竹梢头

长廊

东廊、西廊之功能并非只为交通,廊道内有品茗雅座、茶艺表演,还有浮雕、诗画、碑文,也有贡茶制作、急程快递、宫廷茶道、品茗三绝等展示。最有人文价值的是二十八刺史雕塑,其中不乏像书法家颜真卿、大诗人杜牧这样的文豪,都曾在湖州刺史任上督造贡茶,足见贡茶院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近二十年来,各地仿古造景之风甚盛,像大唐贡茶院这样的精品实属凤毛麟角。仿唐建筑难做,是因为有关唐代建筑的信息量太少。仿宋制,有《营造法式》,仿明、清,有《工部则例》,惟仿唐,没有规制可循。但是,郑光复先生成功了。来过大唐贡茶院的人,都会感受到浓郁的唐风,这是郑先生心中的唐代风格,也是所有人眼中的唐代风格。前人依据现有的唐代建筑遗存,总结出唐代木构建筑的特征大致是:出檐深远、斗拱硕大、用料粗壮、举折平缓,以及门窗做法是板门、直棂窗……等。郑先生的设计中采纳了除"斗拱硕大”之外的所有因素,尤其是利用悬山屋顶把"出檐深远”发挥的淋漓尽致。吉祥寺佛殿可以仿山西五台佛光寺的造型。大唐贡茶院不可以。我揣测郑先生对该项目的定位:首先它是制茶作坊,有上千民夫在此劳作,应该是民间属性,但是又有皇家背景、官方督办,也须兼顾。唐代民间建筑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郑先生大量运用江浙民间传统建筑的做法去体现唐代建筑风格,以他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设计得非常到位。他用斜撑、叠枋等构件代替斗拱,使檐下铺作更具乡土气息。须知,斗拱是由斜撑、插拱、叠枋等承檐结构发展而来的,一直应用于民间。悬山是浙江民居最普遍的屋顶形式,焦茶色是江南民居和园林建筑的主要色调。台墩的灵感来自良渚,干栏式结构源于河姆渡,是浙江历史文化的传承。这种承载着乡土气息、家国情怀的建筑,谁人不爱?园林绿化也别出心裁,几乎没有平整的草坪和修剪的树木,一切顺其自然。除了轴线上的平台、月台,任由地势起伏、杂树丛生,一派山林野趣。更没有经纬相交的规则路网,几条曲径蜿蜒而上,让大唐贡茶院融入自然。同时,大唐贡茶院也以严格对称的布局、庄重大方的造型、和古朴雄浑的气势昭示大唐皇室的威严。其用料之粗壮,结构之精良,楼阁之高敞,非民间所能事。我们八位郑教授昔日的学生实地观摩大唐贡茶院建筑,边走边议,推断郑光复先生的设计意图:主题是“茶”,立意是“雅”,风格是“大唐”,定位是“民间”。大唐贡茶院是一部旷世杰作,必将流芳百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大唐贡茶院,不是来自遥远北方的大唐,而是植根于这片土地的大唐,如同顾渚山遍野的茶园和浩瀚的竹海,散发着清新的、芬芳的、沁人肺腑的气息。
 

谨以此文缅怀我们的恩师郑光复先生

2021.05.26 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