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周恺,196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198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6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现任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筑理念
主要作品
1/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项目地点:天津
建筑面积:6370㎡
建成时间:2005年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方案从基地出发,方形院落围合场地,以功能体块嵌入其中,组织景观环境的设置共同形成统一完整的空间形体。与建筑等高的院墙下部围实,上部透空,既遮蔽了外部的干扰也形成了院落的空间限定。院中斜向架空的建筑体量将方形院落分成南北两个楔形院落,建筑首层的架空处理不仅保持院落之间视线上的贯通,也极大的丰富了空间层次。一池贯穿南北院落之间的浅水、院落中保留的大树、爬满绿植院墙、青砖铺就的庭院,共同营造了一个具有东方禅意的现代书院空间。
2 / 东莞万科塘厦双城水岸商业中心
项目地点:广东省东莞市
建成时间:2010年
建筑面积:12000㎡
做新房子,不做"假古董",不贴"形式符号"。在一个低层高密度商业地产项目背景下,用现代的材料和处理手法,打造一片带有东方意境并充分与基地山水环境相容的人居聚落。
整组建筑呈五进院落串联在对位于小区主入口的轴线之上。第一进为"礼仪"性前庭院,可为来访人、车提供简单停留。第二进为由景观水池环绕的400 平方米的大堂,短期用作售楼大厅,地坪顺地势抬高半层。再向上半层进入第三进,为与第五进院落形制相似的过渡性方院,并各以"水"和"树"为主题进行景观布置。序列的高潮出现在第四进的"院中院"。总体顺应东高西低的现状地形"生长"而出。立面材料大面积采用灰色洞石火山岩,以块状"花砌"和片状四分之一错缝贴面两种形式完成几乎全部墙面处理。
3 / 东莞万科塘厦双城水岸居住区
项目地点 :广东省东莞市
建成时间 :2010年
建筑面积 :83500平方米
在一个低层高密度商业地产项目背景下,用现代的材料和处理手法,打造一片带有东方意境并充分与基地山水环境相容的人居聚落,是本设计的主要出发点。住宅区设计上立足于建筑的整体性、比例的和谐统一、体量的错落有致,从意境的层面去体现东方生活精髓;而立面风格以传统灰砖为基调,以灰色洞石为陪衬,在此基础上点缀原色木质和金属构件,勾勒出典雅传统中的现代韵味。
4 / 南京佛手湖一号地
项目地点 :南京市
建成时间 :2011年
建筑面积 :601㎡
归隐与平实是本设计的两个出发点。归隐,可说是一种愿望,一种意境的追求,嵌入山水,融入自然,找寻一份超脱都市的寂静。平实,则是强调以平实的手法和单纯的形态与环境契合,与自然共处,并在顺应地势的同时,围合出自身的一片小天地。故方案策略是尽量减小建筑尺度,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为此设计将建筑嵌入陡坡,建筑屋顶与道路齐平,人们从道路的标高几乎看不到建筑的存在,避免了对主景区视线上的遮挡。在流线上,主入口沿道路标高进入,从屋顶层平面下行进入建筑的首层平面,室内用一系列的台阶和坡道串联起不同标高的功能房间,同时结合院落、采光井有机组织空间。在形体的处理上,为弱化建筑体量,局部屋顶采取退台式绿植屋面,逐层向水面跌落。从湖面角度看去,建筑仅仅沿湖探出一个角部,而大部分形体则掩映于茂密的树林之中。这样既可以尽量避免建筑的出现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可以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归隐山水的意境。
5 / 青海玉树州格萨尔广场
项目地点 :青海省玉树州
建成时间 :2014年
建筑面积 :8219.2㎡(景观53000㎡)
本项目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中心,西临结古镇中心大道胜利路,南临城市次干道扎西科路,东接巴塘河,北靠扎西科河。本项目为地震灾后原址重建的格萨尔王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是城市重要的标志性广场,是市民活动和城市庆典的中心广场。
与神山、寺庙、玛尼石经堆、活佛行宫一齐为玉树宗教文化重要场所,为新玉树标志性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提升为世界格萨尔王文化展示中心。项目凸显藏民族地域文化特征和藏民族传统文化特点,使人们通过瞻仰格萨尔王塑像、领略格萨尔王文化,接受魅力无限的康巴藏文化熏陶。
6 / 北川抗震纪念园——静思园
项目地点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
建成时间 :2010年
建筑面积 :21185㎡
旨在以纪念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为主题。选址位于新县城城市中央景观轴上,主要包括静思园和抗震救灾纪念馆两大部分。设计的出发点是将纪念的方式理解为对生命本体的纪念,跳出传统纪念碑式的设计框架,以城市公园的概念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纪念、休憩、静思、避难于一体的精神场所,力图以更为自然、平和、朴实设计手法和最少的人工介入,将纪念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将纪念融入到每一个北川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自然的方式构筑精神空间 :设计以水滴的自然形态将其作为空间设计的载体,场地中央的大水滴是整个园区的核心纪念空间,围绕水院周边可举办大型的集会和举行各种纪念仪式;位于场地西北角的小水滴形态的半围闭空间则作为一个小型的缅怀和追思的场所;最后结合高大绿植的方式,整个场地将种满茂密的大树,展示了一种充满感恩与希望的精神诉求与生命寄望。
生命的关怀建立人本主义的纪念体系 :设计并不刻意强调灾难本身,而更注重设计本身带来的空间感受引导人们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例如穿越中央水池的感恩桥,引导人们先缓缓行至水面下后又逐渐走出水面之上,在行走过程中,通道侧壁上镌刻的牺牲英雄以及参加救援人员的名字会让人们永远心存感念。而对待灾难本身带来的伤痛,设计者则以矮墙限定出一个小小的围合空间用以封藏和纪念。
7 / 天津耀华中学改扩建工程
项目地点 :天津市
建成时间 :2004年
建筑面积 :43000㎡
本项目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地带,毗邻耀华中学老校舍,由一座教学综合楼与四座教室楼及实验楼合围而成。新教学楼继承了老校庭院式的空间模式,呼应原有的建筑风格,并采用与现存校舍相近的建筑材料,表达了对传统校园场所精神的尊重。
8 / 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图书馆
项目地点 :广东省东莞市
建成时间 :2005年
建筑面积 :15121㎡
松山湖图书馆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园区,园区规划从结构到理念都很有特点,在规划设计中保留了大量原有的地形地貌,尊重自然,提倡建筑与环境相生相融的关系。综合规划结构和环境因素,图书馆设计理念得以明确:充分充分利用基地的高差及环境特点,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契合关系,保留原有树木,并尽量控制好建筑的尺度,使图书馆建筑在带有自身独特风格嵌入环境的同时,融合并悄然地改变周边环境。
9 / 天津音乐学院综合教学楼
项目地点 :天津市
建成时间 :2009年
建筑面积 :17500㎡
本方案的设计立意旨在创造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人性化空间。建筑平面布局结合城市规划的交通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基地,并将室内外绿化庭院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绿化系统,创造了综合教学楼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总体规划以综合教学功能构成,是集展示、交流、研究、教学、网络机房、图书阅览和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建筑设计采用涂料、面砖及玻璃幕等现代材质的应用,形成了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与音乐学院的氛围相得益彰,也喻意了音乐学院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
10 / 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项目地点 :天津市
建成时间 :2015年
建筑面积 :49803.5㎡
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主轴线上,在处理建筑与轴线的关系上,采取的方式是打开内院,首层开放,引入轴线以及延续轴线,而不是变成轴线的终结者。借鉴中国传统建筑"书院"为中心的空间模式,东西长158.4m,南北长117.6m,中部设有72x72m 室外庭院(中心庭院),营造一个具有现代校园精神的公共性、开放性的文化场所。建筑体量水平伸展,主立面以玻璃、穿孔铝板为主,立面效果通透明快,凸显其时代性、文化性和开放性。
梁思成建筑奖
“梁思成建筑奖”是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国际建筑师协会大力支持、面向世界引领国际建筑方向的奖项,是授予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最高荣誉。
梁思成建筑奖以激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创作,提高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和建筑教育水平为宗旨。梁思成建筑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国建筑学会于2000年创立并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专项奖励基金,以表彰、奖励在建筑界做出重大成绩和卓越贡献的杰出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从2014年起,梁思成建筑奖由中国建筑学会独立主办。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将西方现代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体系引入中国,并试图在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技术背景下创立中国建筑学体系的关键性人物,同时也是将中国建筑与艺术成就系统地介绍到西方世界的中国学者。梁思成参与组建了中国建筑学会,并担任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他致力于推动中国与国际建筑界的学术交流,梁思成作为中国政府派遣的代表,参与了联合国大厦等重要国际合作设计项目。梁思成的著作与研究成果在20世纪中叶以后,成为西方认识中国建筑与艺术的重要桥梁。
梁思成建筑奖得到了中国建筑界的高度认可,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界的影响力和建筑师的知名度。从2016年开始,梁思成建筑奖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设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两名。获奖者将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牌,并奖励每人10万元人民币。
梁思成建筑奖的候选人应致力于促进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建筑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其建筑设计代表作品能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并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其建筑学术成就,对建筑学研究和建筑教育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