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消息>

2020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课评图周及优秀作业展成功举办

阅读: 发布日期:2021-01-18 16:04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2020年12月17日-12月27日,建筑学院举办了设计课评图周活动。参与评图的本院教师124人次院外嘉宾62人次评图场次40余场。全院建筑、规划、景观本科+研究生(设计型)学生均参与到评图周活动中。评图周结束后,各年级、专业精选出优秀作业正在进行展览。

 

图片

 

-一年级-

 

 

《一年级建筑设计(1下)——秋季学期后8周·形态构成》,是一年级的第二个设计训练。课程设置包含平面构成分析、案例立体构成分析单元和基于案例分析的形态构成设计。训练目标是为大一同学夯实形态构成的基础,使其初步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概念,逐步认知形式美的概念/知识/技能,并尝试在设计过程使用,将来实现上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最终成果包含6张案例分析A3图纸、2张从案例发展的构成设计A3图纸及一个20*20*20cm模型。

 

图片

图片

评图现场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课程时长8周。指导教师有庄惟敏、胡林、张悦、郭逊、陈瑾羲、胡戎叡、韩孟臻、卢向东、尹思谨、周正楠、宋晔皓、张昕、孙诗萌。先由同学讲解案例分析和形态构成思路、展示图纸和模型,然后评图老师和嘉宾逐一讲评。全部小组讲评结束后,评图老师和嘉宾提交了打分结果。其中讲评要点主要包括案例分析与抽象能力、空间形式操作能力以及手绘表现和模型制作能力三个部分。评图结束后,共评选出36份优秀作业,在二层格子架展出。

 

图片

一年级优秀作业展览

 

-二年级-

 

2020年12月25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二年级设计《创意空间(建筑系馆or 美术系馆orX-Lab)》终期评图圆满结束。这是二年级上学期的最后一个设计训练,在七周半的时间里,同学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较高质量的方案设计和图纸表达,呈现出非常优秀的设计成果,得到了老师和嘉宾们的一致认可。

 

本课程单元是创意空间——多元学习交流场景创新与空间组织。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建筑的创作与欣赏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主观体验,种种富有创意精神的新建筑空间也成为形成全新体验的重要载体。课程以建筑系馆等多元学习交流场景的设计为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体验进行创意,同时满足多元化学习交流的使用需要,将这些彼此间存在关联和差异的创意空间进行协调组织,完成约6000平方米的建筑设计。可供选择的地段为清华校内4个地段,其中选取地段一与地段二的学生可进行合作设计。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负责人为王辉老师,指导教师有许懋彦、王路、单军、张利、刘念雄、夏晓国、邹欢、饶戎、程晓喜、王辉、青锋。

 

图片

评图嘉宾、授课教师与课程同学合影留念

 

图片

二年级优秀作业展览

 

-三年级-

 

>> 建筑

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秋季学期后八周·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是本科阶段初次接触住宅设计训练和城市规划基本知识、技能训练。本次课程时长七周半,可选地段位于朱房、酒仙桥、车公庄、八里庄、永定门外、中关村、通州七个片区,规划设计范围从1.5公顷到65公顷。多样化的地段库涵盖了住区与住宅设计中多种关键问题,包括旧城更新与保护、新城建设、城乡接合部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绿色住区与生态建筑、适老化住区、住宅产业现代化等,鼓励同学们深入挖掘和探讨不同维度的住房问题。该设计中2-3人一组进行分组设计,最终成果从住区规划到户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形成3-4张图纸进行评图与展示。最终评图共有十五位老师和嘉宾参与,并给予了每个设计详细的讲评,从逻辑、规范、技术以及对各组探讨问题的不同解读等,多角度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住区的理解。评图结束后,共评选出25份优秀作业,在新馆一层展出。

 

图片

评图现场(一)

 

图片

评图现场(二)

 

图片

三年级优秀作业展览

 

>> 规划

2020年12月24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举办了2018级本科生(三年级)《城乡规划设计2》课程终期评图。本次评图邀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兼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长赵钿、海淀区东升乡责任规划师黄超,以及我院城市规划系吴唯佳教授、边兰春教授、钟舸教授作为评图嘉宾,课程教师王英和刘佳燕副教授主持了本次教学评图。

 

《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为建筑学院建规景三个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本学年率先在城市规划系进行课程改革,从以往八周设计课调整为全周设计课,即《城乡规划设计1》与《城乡规划设计2》贯通。其中《城乡规划设计1》包括集合住宅知识学习、新建住宅组团设计、老旧组团改造设计三部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集合住宅单体建筑设计、住宅建筑群组设计、居住组团交通组织与服务配套、住宅与环境更新改造等相关知识、技术规范与设计方法;《城乡规划设计2》包括住区发展策划与住区规划设计两部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住区开发/更新项目的产品定位、成本测算、建设规模、分期建设等内容的策划方法,以及在策划基础上完成住区规划设计。贯通后《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从最小居住单元到10余公顷住区的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居住需求、居住环境和居住问题,并进行不同空间尺度的规划设计学习与训练。

 

本学年《城乡规划设计1》由王英、刘佳燕和赵钿(外聘设计导师)老师联合指导,《城乡规划设计2》由王英、刘佳燕老师联合指导。《城乡规划设计2》的两个设计题目分别为以新建为主的海淀区朱房住区,以及以存量更新为主的朝阳区酒仙桥7-11街坊住区。此次评图为《城乡规划设计2》中住区规划设计部分的终期评图。

 

图片

评图现场

 

评图嘉宾们从实施情景、产品定位、空间布局、技术规范、设计表达、汇报仪态等多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与同学、指导教师就课程优化进行了深入交流。

 

-四年级-

 

>> 建筑

四年级建筑·城市·景观设计包含建筑、规划、景观、历史、技术等多方向的设计课供学生选择,以便学生们在高年级发掘自己的兴趣方向。

 

该课程评图共分为8组,分别为朱文一老师组的“同方2035-建筑与城市设计”,周榕老师组的“问题景观”,李路珂与朱宁老师两组合作的“北京智化寺的虚拟复原与增强现实展示设计研究”,钟舸与黄鹤老师两组合作的“北京沿二环路文化景观环线城市形态演变与修补”,刘亦师老师组的“老机械馆内部改造及老工学院建筑群环境提升”,黄蔚欣老师组的“城市公共空间编织灯光艺术装置”,史舒琳老师组的“两河四街景观重塑”,韦诗誉老师组的“基于人类学观察的聚落公共空间设计”。任课教师各自邀请了相关领域的校内校外评图嘉宾,老师和同学们也针对不同的课程问题,八仙过海,得到了异彩纷呈的设计回答与成果。八组会场共同组成了四年级建筑·城市·景观设计的评图盛况,热闹非凡。目前,四年级建筑·城市·景观设计的优秀作业展示已布置在建馆一层走廊。

 

图片

李路珂与朱宁老师组评图现场

 

图片

朱文一老师组评图现场

 

图片

钟舸黄鹤老师组评图现场

 

图片

刘亦师老师组评图现场

 

图片

黄蔚欣老师组评图现场

 

图片

韦诗誉老师组线上评图

 

图片

四年级优秀作业展览

 

>> 规划

规划系四年级课程“县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课程”,是培养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能力的核心课程,旨在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本科教育阶段的总体规划课程改革,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规划教学提供经验,课程为期16周。课程开展模拟真实的市县层级国土空间规划项目,按照“规划知识学习”“现场调研”“专题研究”“规划设计”的总体程序,并在第期中(第8周)和第期末(第16周)安排两次汇报评图,系统培养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知识与技能。本次课程分为《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于涛方指导)和《河北省遵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武廷海、卢庆强、张能指导)两组平行开展,期末评图环节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课程负责教师,以及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参与联合评图和教学研讨会。在评图过程中,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两组规划设计成果,针对同学们分析问题的深度与准度、规划研究的内在逻辑、规划设计成果的质量等重点环节进行了深入点评,并特别强调了注重“问题提出”与“解决策略”之间的相互呼应。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本科县市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体系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清华在课程中注重法定规划知识、整体逻辑把控以及工具方法运用的培养,具有示范意义。本课程两组同学的成果在建筑馆中201展出。

 

图片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课程成果汇报现场

 

>> 景观

2020年12月25日上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本科生《风景园林设计8》课程开放式终期评图顺利举行。首先由课程负责人朱育帆教授介绍了整体培养体系与本课程培养目的,并由郭维博士后介绍课程安排与各阶段成果。随后进行分组汇报,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北京林业大学的多位专家作为嘉宾对各组作业进行点评,嘉宾对于学生们体现出来的热情与专业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本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最后一门设计必修课,以“城市公园”为课题,选取以五道口华联商厦、五道口城铁站为中心的城市开放空间为设计场地,总面积为9.8 公顷(图1)。旨在通过课程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城市人居环境的复杂性,建立保护自然环境、人文脉络、维护社会公平等设计伦理观;学习和掌握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培养以专业视角分析复杂城市环境、定位并解决场地问题的能力。

 

整个课程进行过程中,将八位同学分为四组,通过个人展示、组内讨论与合作,课上汇报与点评等方式逐步完善方案。各组同学综合运用手绘、视频、三维模型等方式,依次完成场地感知与调研分析、概念设计、整体设计与节点深化等步骤。同时结合设计阶段,安排了三次嘉宾讲座,包括城市公园、基于TOD的城市更新与实践、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三个专题,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理解场地特质,进而运用更多专业手段应对场地问题、完善方案,实现综合运用多专业知识处理复杂规划设计问题的训练目的。

 

图片

评图过程

 

图片

景观优秀作业展览

 

-五年级-

 

2020年12月22日至26日,清华大学建筑学五年级专业课程设计评图活动在建筑学院顺利举办。本次设计课由十位老师与六十余位同学经历16周,分为十个不同的题目,包含建筑、规划、景观、历史、技术等多个方向,分别为李路柯老师组的“古物新知·古物新生”、程晓喜老师组的“教育•成长——幼儿园、小、中、大学校建筑设计”、周榕老师组的“小微城市湿件系统研究——大兴三合南里社区邻里中心改造设计”、邬东璠老师组的“甘肃临洮战秦长城体验园设计(建筑景观解说教育)”、范路老师组的“意图精读与形式生成”、王辉老师组的“数字化生活与未来城市建筑”、陈瑾羲老师组的“本土城市建筑类型研究与设计——大院街区城市更新”、饶戎老师组的“基于Gis-3D生态分析的空间优化设计”、朱宁老师组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建筑、技术、产品设计”、张弘针老师组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任课教师各自邀请了相关领域的校内外评图嘉宾,老师与同学对不同的题目进行细致的研究,同学们通过不懈努力与积极的思维碰撞,呈现出了非常精彩且不同的设计成果,得到了老师与嘉宾们的一致认可。

目前五年级建筑设计的优秀作业布置在建筑新馆地下一层南侧。

 

图片

各组评图现场

 

图片

五年级优秀作业展览

 

-研究生-

 

>> 建筑·程晓青老师组

图片

评图现场

 

2020年12月17日下午,由程晓青老师主持的《城市微更新》研究生设计课终期评图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课程开设于2011年,始终秉持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并通过互动式的设计方式,与居民共同完成生活环境的改造设计。本年度课程以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既有环境的优化设计,课程得到了广内街道的大力支持。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们拓展学术视野、提高研究能力,程晓青老师先后邀请刘佳燕、程晓喜和王春彧等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并于设计中期组织学生赴广内街道举行社区路演活动,最终在学生和居民们的努力下完成了5个特色鲜明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城市核心区危旧住宅成套化改造与公共设施提升”、“老旧小区居家养老宜居环境改造研究与示范”、“城市空间修补与儿童友好环境营造”、“城市住区便捷空间优化设计导则与示范”。

 

在此次评图过程中,学生们这些关注真实城市问题和居民切身需求的成果得到各位评图嘉宾的一致好评。广内街道办事处史锋主任认为学生们的设计契合居民们美好生活理念,为街道正在开展的既有环境改造工作提供了很大信心,并表示将努力争取让大家的设计付诸现实,同时,邀请师生共同参与,共建美好广内。社区居民代表王奶奶动情的说:“设计方案完全符合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尽快享受到如此幸福优美的居住环境。”单军老师高度评价了本次课程采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认为学生们的工作能得到街道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认可,是很好也很难得的事。未来希望街道社区和建筑学院继续合作,共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 建筑·许懋彦老师组

2020年度四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联合设计教学终期评图于线上成功举行。共计43名学生、10多位指导老师以及理县、下孟乡相关政府领导共同参与。

 

图片

四校同学在线答辩现场

 

本次联合设计工作坊是2019年美国UCLA和日本东北大学联合发起环太平地区的“减灾防灾联合设计教学”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设计基于四川阿坝州理县东北部的沙吉藏寨,鼓励同学们通过认识研究认知该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现状进行综合考察和价值评估,为其未来发展提出防灾减灾、遗产保护、公共空间优化与环境提升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案。汇报当日,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刘玉彬教授、阿坝州理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世伟先生对同学们的设计成果表示了肯定与感谢。

 

图片

四校师生于沙吉村进行现场调研

 

>>建筑·朱文一老师组

2020年12月17日下午,由朱文一教授主持的《工体2035-建筑与城市设计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一年级设计专题(1) 》期末评图在建筑系馆中202圆满举行。评图邀请到了英国福斯特事务所合伙人余正建筑师、清华同衡城市更新所的刘巍所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毅、刘亦师、饶戎老师参加评图。

 

工体2035-建筑与城市设计是朱文一教授主持的2035系列课程之一。课程聚焦北京工人体育场拆除重建这一热点建筑现象,立足2035年未来的可能性,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视角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对未来的好奇心和空间想象力,设定到2035年工体及其周边场地保持北京国安足球队主场的主要功能,展现北京工人体育场街区的未来空间形态。

 

在最终评图阶段,四组同学对各自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汇报。评图专家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精彩点评。余正建筑师关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建筑空间组织和建筑构造合理性等问题;刘巍所长则以三里屯街道责任规划师的角度,从土地价值、不同业态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价了各组作业展示出的相关议题;王毅、饶戎、刘亦师三位老师也分别从城市空间形态、绿色建筑技术和近现代建筑保护等角度点评了四组作业。评图专家认为,在课程题目的挑战性、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四组学生作业的多样性、学生作业表达的完成度等方面表明,这是一次成功的设计教学实践。

 

图片

参评嘉宾与各组学生评图后合影

 

>> 规划

2020年《城乡规划设计系列课1:空间规划》,以实际典型城市地区200平方公里以上的区域范围作为空间规划设计对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在空间规划研究和编制过程中关键问题和相关要素的深入分析能力。该设计以4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设计,设计时间为16周。本次空间规划课程有两个选题。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吴唯佳教授和于涛方副教授以“黄河中游(禹门口至孟津渡)地区‘文化-生态-人居高质量发展’”为题,探讨了该地区的文化遗产国家意义、以及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武廷海教授与赵亮副教授组从未来城市的视角深入思考,展开成都市天府新区的空间规划与设计。

 

2020年12月30日,在清华大学建筑馆进行了终期汇报,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到场嘉宾包括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山西省住建厅副厅长李锦生、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史怀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总工程师张晓玲以及清华大学土水学院副院长王忠静,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的部分老师。26位研究生出色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设计课程任务,在课程中锻炼了跨学科的思维方法,提升了规划专业研究的综合素养,得到了与会评审专家的好评。评图优秀作业在新馆二层展出。

 

>> 景观

《疫情常态化下的校园管控和景观应对》是2020秋季学期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育帆教授和许愿助理教授共同开设的研究生设计课选题。该课程以清华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下校园空间在管理组织、使用等方面的变化与特征,并基于此提出适用的景观应对方案。选课学生分别从校园尺度、片区尺度和节点尺度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并以图纸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最终成果。

 

2020年12月30日下午,课程在清华大学建筑馆进行公开评图与成果汇报。汇报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到场嘉宾包括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盖世杰老师,修缮校园管理中心园林环卫科潘江琼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傅娅、周斯翔、林代章、钱丽源老师,清华大学校研究生会学生代表白浩浩和刘畅。本次会议共有60余位来自校内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参与到现场评图与打分环节,另有300余位来自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學、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来自各大设计事务所、地产、园林管理部门等单位的师生与从业人员出席了线上会议。

 

回顾16周的课程,同学们积极组织团队合作,前往多部门调研,过程中邀请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同衡规划院等单位的嘉宾带来不同尺度的课程讲座,全程鼓励多方参与、开放评价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训练规划设计的实战技能,力求为校园更新决策提供一定参考。更有同学表示“学习到了各个尺度下校园规划设计的视角与工作模式,对设计思维和逻辑训练帮助很大”,“课程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每天生活的学校,对疫情为校园规划设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了全面的认识”。课程结束后,全部6组作业在新馆二层展出。

 

图片

课程汇报现场合影

 

图片

研究生优秀作业展览

 

图文:一~五年级设计课教学组、

研究生设计课教学组

编辑:许宁婧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