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奖项>梁思成建筑奖>历届获奖者>

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何镜堂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发布日期:2021-01-12 10:20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图片

 

基本信息

       何镜堂建筑学家。1938年4月2日生于广东东莞。1965年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主任。

       何镜堂院士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论,坚持中国特色创作道路和产、学、研三结合发展模式,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设计一、二等奖200多项,在“建筑学报”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已培养博士70多名。

       他尤擅长文化、博览建筑和校园规划设计,主持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映秀震中纪念地、钱学森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等一批精品工程。1994年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自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十佳具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和“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片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并接见建设者

 

 

人生点滴

1938

1938年4月2日 出生于 广东省 东莞市

1956

1956年 ~ 1961年 华南工学院 建筑学专业 学士学位

1961

1961年 ~ 1965年 华南工学院 建筑学专业 硕士学位

1965

1965年 ~ 1967年 华南理工大学 

1967

1967年 ~ 1973年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 

1973

1973年 ~ 1983年 北京轻工业部设计院 

1983

1983年 ~ 1992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991

1991年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荣获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金质奖

1992

1992年 ~ 1997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长

1994

1994年 荣获 中国勘察设计大师

1997

1997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院长

1998

1998年 《巨匠集-第一卷(何镜堂部分)》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 《中国百名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品选(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年 大都会广场及中国市长大厦 荣获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铜质奖

1998年 ~ 2003年  委员

2000

2000年 《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年  荣获 梁思成建筑奖 

2002

2002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术丛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003年 ~ 2008年  委员

2004

2004年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荣获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优秀奖

2004年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 荣获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银质奖

2005

2005年 荣获 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6

2006年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教学楼及管理楼 荣获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铜质奖

2006年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教学区 荣获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优秀奖

2008

2008年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 荣获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佳作奖

2008年 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一期工程 荣获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银质奖

2009

2009年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010年 《何镜堂建筑创作》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008年奥运摔跤比赛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 荣获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银质奖

2010年  荣获 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 

2010年  荣获 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 

2010年  荣获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突出贡献奖

2010年  荣获 光华工程科技奖 工程奖

2010年 烟台市文化中心 荣获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优秀奖

2012

2012年 《何镜堂文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2013年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荣获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三等奖

2013年  荣获 中国建筑学会特别贡献奖 

2016

2016年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荣获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16年 建筑学研究生“三位一体”联动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育实践 荣获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一等奖

2019

2019年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金奖) 荣获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一等奖

2019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金奖) 荣获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一等奖

2019年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综合奖) 荣获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 

 

图片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65年于华南工学院民用建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四年),师从岭南建筑大师夏昌世教授,1983年5月至今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任院长、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得奖励

 

1994年国家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9年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2010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此外,还获得全国模范教师、 科教兴国贡献奖、广东省劳动模范、南粤杰出劳模、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广东十大创新人物、中华文化人物奖、中国全面小康贡献人物奖、上海世博先进个人、中国建筑应用创新大奖卓越贡献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建筑作品先后获得三项国家金奖、四项国家银奖、四项国家铜奖、省部级以上奖项近200项,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有13项作品获奖。

 

建筑理论

 

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框架:以“整体观”为指导,重点研究建筑与周边城市环境、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重点研究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应用;以“地域性”为指导重点研究建筑与特定地域环境的关系;以“文化性”为指导重点研究建筑的文脉传承问题;以“时代性”为指导重点研究现代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同时,探索出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互动中指导建筑实践,检验和深化该理论体系。

 

个性化点评

 

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斯科特•科恩评价:何院士“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建筑师中的一个,既完成了多样性建筑实践又通过理论分析来阐述实践, 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地在与西方交流过程中产生共鸣”,他的“作品微妙而复杂,空间移动在限制与大胆之间穿梭,并没有刻板单一的设计模式”。
意大利著名建筑评论家卡萨帝(Cesare Maria Casat)认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中国建筑设计的一个分水岭、开创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馆的设计恰恰是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一个很好转折点,是当代中国建筑的新语言”,“代表中国建筑的未来”。

 

代表作品

 

0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建设地点:中国上海
业主单位: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
用地面积:652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60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竣工时间:2007/2010
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公司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何镜堂、张利、倪阳、袁建平、何小欣、张振辉等
设计亮点:中国馆的创作构思体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创作理念。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层出挑、庄严华美,形成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主体造型——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汇聚人流,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象衬托国家馆,展现出属于城市、面向世界的中国大舞台形象。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0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

 

建设地点:中国南京
业主单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用地面积:74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竣工时间:2005/2007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创人员:何镜堂、倪阳、刘宇波、何小欣、林毅、姜帆等
设计亮点: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成总体构思,由东向西顺序展开,相对应塑造了“断刀”、“死亡之庭”、“铸剑为犁”三个空间意境,形成完整空间序列。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03

钱学森图书馆

 

地点(Location):上海交通大学徐家汇校区(Xujiahui Campu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设计时间(Design Date):2009-2010

建筑面积(Floor area):9300 m2

占地面积(Site Area):7960 m2

图片

钱学森图书馆资料图1

通过对钱老一生事迹的研究与概,确定"大地情怀、石破天惊"的设计概念。

建筑主体"方石"是钱老"两弹合一"工作场地的戈壁滩的风蚀岩意象的抽象表达,简洁有力的建筑体量呈现向外伸展的态势,寓意钱老的爱国情怀与崇高品格。

图片

钱学森图书馆资料图2

“方石”以陈列的东二甲导弹实物为原点迸裂开来,寓意钱老领导下的"两弹一星"伟大事业是"石破天惊"般的重要历史事件。"方石"沿校园道路延长线开始迸裂,在面向城市的一面展开最大裂缝,"V"字型裂缝的玻璃面透出东二甲导弹实物;"方石"立面的肌理抽象而巧妙地呈现钱老的肖像,含笑注视着东二甲导弹。拟像与实物、平面与纵深的并置形成时空对话的场景,突出了建筑的主题。

图片

钱学森图书馆资料图3

图片

钱学森图书馆资料图4

建筑外墙以红灰色为主调,延续了百年徐汇校区的建筑历史文脉。

 

04

天津博物馆

 

地点(Location):天津市(Tianjin)

设计时间(Design Date):2009

建筑面积(Floor area):40,000 m2

占地面积(Site Area):55,000 m2

图片

天津博物馆资料图1

在天津博物馆的设计中我们以"时光隧道"为空间主题,再现天津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

图片

天津博物馆资料图2

图片

天津博物馆资料图3

图片

天津博物馆资料图4

"时光隧道"是贯穿博物馆,联系各个展厅的宽敞、宏大的公共大厅:博物馆南向主入口以6层逐渐放大的叠涩象征天津设卫建城600年悠久历史;公共大厅纵向逐级上升,层层叠叠,仿若时光隧道,依次连接古代、近代、现代展厅,带领公众游历天津的文明和历史发展;大厅在北端横向展开成110米宽宏大的全景大厅,充分展现天津文化中心和城市景色,预示着天津的美好未来。

 

05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

 

地点(Location):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Hengqinisland,Zhuhai,Guangdong Province)

设计时间(Design Date):2010

建筑面积(Floor area):1,090,000 m2

占地面积(Site Area):1,000,000 m2

图片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资料图1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资料图2

图片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资料图3

图片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资料图4

图片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资料图5

总体规划设计立足于山海环境资源和生态自然条件,采用强调簇群式生长的建筑布局模式,并融合南欧和华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创造具有"岭南水乡"地域特色的生态校园。以书院式的发展格局作为组团的核心模式,既是对现代校园可持续发展规划理念的呼应,也是对澳门大学人文精神传统的尊重。群体设计融合了岭南建筑与南欧建筑的特色,提炼了"廊、骑楼、古典风格、园林环境、灰空间"等几大空间组织元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予以灵活搭配使用,创造出与规划理念共生的建筑群体环境。

 

06

南海会馆

 

地点(Location):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Nanhai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rovince)

设计时间(Design Date):2011-2012

建筑面积(Floor area):186800 m2

占地面积(Site Area):176259 m2(其中南海会馆:84251平方米;有为馆、飞鸿馆综合体:92008平方米)(in which: 84,251 m2 for Nanhai Guild Hall, 92,008 m2 for the complex of Youwei Hall and Feihong Hall)

图片

南海会馆资料图1

图片

南海会馆资料图2

南海地处岭南地区之腹地,素有"珠江文明灯塔,岭南文化明珠"之美誉。南海会馆项目位于西樵山北麓,听音湖之滨,她将成为岭南地域文明溯源的"新祠堂"。

南海会馆由南海会堂、飞鸿馆和有为馆共同构建。三大建筑形成品字形格局,突出会堂的主体建筑形象,与山水景观、场地环境相和谐。

图片

南海会馆资料图3

图片

南海会馆资料图4

图片

南海会馆资料图5

南海会堂设计整合融汇南海西樵的重要文化心理图腾,把西樵文塔、祖庙牌楼、祠堂戏台等岭南建筑印象,珠江文明灯塔、乐安花灯等南海文化意念,以及观音莲花宝座等宗教造型意象融为一体。有为馆与飞鸿馆分别以狮跃、龙腾造型拱卫于听音广场两侧,其内部空间融入南海传统村落意象,街巷纵横、庭院错落,通过公共步行系统带动丰富的空间场所。

 

07

玉树博物馆

 

地点(Location):中国青海省玉树州(Yu Shu Zhou, Qing Hai Province, P. R. China)

设计时间(Design Date):2010-2012

竣工时间(Completion Date):2013

建筑面积(Floor area):16077 m2

占地面积(Site Area):11800 m2

图片

玉树博物馆资料图1

图片

玉树博物馆资料图2

图片

玉树博物馆资料图3

地域——从经幢、坛城等藏族元素中提炼出现代体形与表皮肌理,与地域环境和谐相融。 

文脉——体量融入城市肌理,圆台形体作为城市轴线收尾,入口庭院实现城市广场空间延伸。 

场所——入口灰空间及庭院突显出博物馆的场所感,高耸大堂表达出藏文化强烈的神秘感。

 

08

映秀•震中纪念地

 

地点(Location):中国四川映秀(Yingxiu, Sichuan Province,China)

设计时间(Design Date):2009-2011

建筑面积(Floor area):15300 m2

占地面积(Site Area):5148 m2

图片

映秀•震中纪念地资料图1

图片

映秀•震中纪念地资料图2

图片

映秀•震中纪念地资料图3

图片

映秀•震中纪念地资料图4

图片

映秀•震中纪念地资料图5

我们以植根于大地的地景式建筑为概念,来表达这大地的纪念主题,呈现一个自然、平和、静谧的纪念场所。以流水、地殇、崛起、希望为主题的四个庭院作为三大主题展厅之间的重要空间节点,分别以水、石、树、光为构成要素营造场所精神。在完整空间序列中,庭院在建筑中打开了与自然对话的窗口,为人们在参观过程中有节奏地与山体、天空、自然形成多次不同方式对话,在对话中缅怀逝者、平复心灵、思考未来。

 

09

大厂民族宫

 

项目名称:大厂民族宫

建设地点:河北 廊坊

用地面积:428 949㎡

建筑面积:34 972㎡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何镜堂、郭卫宏、盘育丹、郑常波、李恺欣、陈纵、王人玉、黄冠南等

 

 

图片

大厂民族宫 © 何镜堂工作室

 

图片立面纹理细节的处理,同样采用了与当地文化呼应的元素(拱券廊细部 摄影姚力)

图片

弧形拱券(摄影姚力)

图片建筑内重要的穹顶空间,打造出圣洁的宗教氛围

图片穹顶夜景(摄影姚力)

项目位于河北省廊坊的大厂回族自治县内,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民族文化宫的建设,打造大厂面向全国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民族宫因此被赋予了多重功能,既是城市文娱中心,更是讲述当地宗教、历史的重要文化场所。项目所在地特殊的民族构成、历史文脉、宗教信仰,复杂的功能需求与文化地标的定位,无疑都给设计者带来很多挑战。

 

图片建筑主体大面积使用了伊斯兰崇尚的白色,纯净的色调更突显建筑外廊特殊的形态 (南立面 摄影姚力)

何镜堂院士在项目的设计中,依然贯彻着他"两观三性"设计原则, 以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为出发点,在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再次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座优秀的设计作品。

 

 

10

侵华日军第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

 
 
 

项目地点:黑龙江哈尔滨市

建成时间:2015 年

建筑面积:9997 平方米

设计者:何镜堂 倪阳 何炽立 何小欣 刘涛 罗梦豪 骆婉君 卢志伟 苏皓 晏忠 伍朝晖 王明洁 朱元正 陈梦君

 

 

图片

 

图片

东南面鸟瞰图

图片

下沉庭院

图片

西南面鸟瞰

图片

从总部大楼遗址看建筑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始建于1933 年,他们犯下了细菌战、人体实验等战争罪行。设计任务包含遗址场地设计和罪证陈列馆设计两大部分。

 

在场地内以保护原有遗迹为原则,设计专用导游线路,同时恢复731 部队时期原有路网及周边的围墙作为场地设计的记忆框架,有选择性的还原已有的历史场景。

 

为了降低罪证陈列馆的高度及减少体量感,我们把建筑体块斜插入基地之中。下沉的入口场地过滤了城市街道的影响,让广场成为一个可供集会的纪念性场地。建筑以消隐、低调而有力的方式介入到场地之中,最终与场所及周边城市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氛围,试图用一种平静的态度表达对这段反人类历史的反思。

 

11

2018青岛上合峰会主会场

 

图片

2017年9月初,设计团队应邀赴青岛奥帆基地考察项目场地,

图片

 

何镜堂院士团队提出设计要立足青岛“山、海、城、湾”一体的环境特征,

 

图片

图片

 

为峰会提供体现“中国气派、国际水准、滨海特色”的理想会场,

 

图片

 

充分结合“峰会功能”“永续利用”

 

图片

 

为青岛留下一座“历史地标、城市名片、市民客厅”

 

图片

 

以此为指导,设计团队激情奋战,

 

图片

 

迅速提出了以“腾飞逐梦、扬帆领航”为主题的主场馆建筑方案,收获各方高度好评,建设工作顺利开启。

 

图片

图片

 

本项目设计与建设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设计团队全程驻场设计,

与各级领导与参建各方紧密配合、无缝连接,

历史使命、专业素养、职业精神为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大有力的设计保障。

 

图片

 

 

 

梁思成建筑奖

 

图片

        “梁思成建筑奖”是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国际建筑师协会大力支持、面向世界引领国际建筑方向的奖项,是授予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最高荣誉。

 

        梁思成建筑奖以激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创作,提高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和建筑教育水平为宗旨。梁思成建筑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国建筑学会于2000年创立并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专项奖励基金,以表彰、奖励在建筑界做出重大成绩和卓越贡献的杰出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从2014年起,梁思成建筑奖由中国建筑学会独立主办。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将西方现代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体系引入中国,并试图在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技术背景下创立中国建筑学体系的关键性人物,同时也是将中国建筑与艺术成就系统地介绍到西方世界的中国学者。梁思成参与组建了中国建筑学会,并担任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他致力于推动中国与国际建筑界的学术交流,梁思成作为中国政府派遣的代表,参与了联合国大厦等重要国际合作设计项目。梁思成的著作与研究成果在20世纪中叶以后,成为西方认识中国建筑与艺术的重要桥梁。   

 

        梁思成建筑奖得到了中国建筑界的高度认可,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界的影响力和建筑师的知名度。从2016年开始,梁思成建筑奖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设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两名。获奖者将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牌,并奖励每人10万元人民币。

 

        梁思成建筑奖的候选人应致力于促进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建筑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其建筑设计代表作品能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并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其建筑学术成就,对建筑学研究和建筑教育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