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承办的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演播厅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以“健康家园”为主题,经初赛(专业评审)产生的职业组和学生组共18项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决赛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王建国以及设计大师、业内知名专家、文化界人士担任专家评委,同时还邀请了行业评委、媒体评委、大众评委等参与决赛评审。经过多轮角逐,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赛作品《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荣获金奖,《大爷大妈不用抢篮球场啦》、《脚手架革命》荣获银奖。

金奖 · 作品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
➪设计人员:
罗吉、郜佩君、吴逸雯、裴峻、王宇、王天瑜


➪作品简介:
此项目以南京抗击新冠所建疾控中心(江苏省传染病医院、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作为基地,城堡者,平时居住,战时防御,对应于平时垂直建造以节约用地,疫时可拆解快速形成方舱之意也。
本项目地块处于汤山脚下,环境优美,离南京市主城区和句容不远,适合老人疗养。考虑到在特殊社会时期,如疫情、自然灾害、战争时,老人大多会选择居家休养,疗养院通常闲置,此时可以通过弹性平面转换快速转变为疾控医院。并且由于周边群山环绕,适合作为传染病医院。
本项目从个人、城市、社会三个层面考虑了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并通过弹性的空间组织和空间变化来应对这些问题。
个人层面:针对老人的生理需求,设计了5种舒适度和私密程度不同的疗养病房,以适应不同健康程度的老人;针对老人的心理需求,将最小生活空间以外的弹性模块交给居住者自由支配。城市层面:弹性可增长的组装模式,可解决老龄化人口增加的问题;绿地与居住空间叠合,增加城市绿地同时给老人种植活动的空间。社会层面:单元模块易于拆装和运输,可以迅速支援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单个模块可以在城市中起到临时检测站的作用,而多个模块则可以快速组装成为方舱医院。
➪专家点评:
作品从高密度城市环境在面对突发公共医疗事件时的应急设施需求切入,紧扣竞赛主题。设计运用了模块化建造概念,以实现“平战结合、快速转换”的使用功能,并结合疫情时“方舱医院”诊疗工艺和平时使用时的老人疗养需求,设计了灵活转换的措施。
银奖 · 作品
➪大爷大妈不用抢篮球场啦
➪设计人员:
李竹、陈斯予、樊昊、殷玥、王嘉峻、杨梓轩


➪作品简介:
近年来,频繁的旧城拆建不仅拆除了建筑,也拆除了老一辈人的集体记忆的载体,许多习惯了老城生活的中老年人们感到被社会边缘化,产生了失落和孤单的情绪。同时,在大规模开发活动的倾轧下,居民们的健身活动场所被压缩,引发了不同年龄段之间空间争夺的矛盾,出现了例如“广场舞大妈抢占篮球场”等社会热点新闻。此外,旧城中有一些存量的社区配套建筑,许多都呈现出封闭的“大盒子”形态,在疫情防控的新需求下,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环境健康也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这些旧有社区配套无论在采光还是通风层面都难以满足当下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此次设计着重立足于当下人们对于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需求。通过立体化健身场所的植入向拥挤的城市空间“借”一些场地给市民,为市民提供诸如广场舞大舞台、天台篮球场、健身跑道等活动场地;在原有旧城社区商业建筑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削减庞大体量,营造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在小体量围合的街道空间中置入符合老一辈生活习惯的地摊集市。
➪专家点评:
作品基于对老旧社区中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的细致观察,将设计切入点落在提升中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品质上,就此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改造策略,并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思考。具体操作上,通过保留既有结构体系,对老旧商业建筑的封闭型大体量进行削减,营造出空间形式上、使用方式上较为开放丰富的社区活动空间,也由此回应了“健康家园”的竞赛主题。表达语言上,以色彩明快的插画生动展现了不同生活场景,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脚手架革命
➪设计人员:
李美慧、拓展、刘政和、李元章、王贤文


➪作品简介:
在老小区改造的浪潮之下,脚手架作为改造辅助工具,对日常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随之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阻碍交通、影响通风采光、影响底层商家营业等等,都成了脚手架受人诟病之处。本作品中脚手架的革命性改变体现在其对于不同时段生活的适应性,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消弭负面影响,转为积极影响。在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住户、商户、行人、工人等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类型的附加面层,并进行节点设计,保证不同模块可以在施工和非施工状态之间灵活转换,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于行人,利用沿街脚手架设立一定的休憩座椅,利用脚手架面层设置绘画展,以促交流;于商户,建立外立面招牌挂面,以防招牌遮挡,门前利用脚手架形成吧台,吸引人流;于住户,设置脚手架夜间闭户模式,利于通风,益于防盗,若疫情期间施工突然停止,还可在满足防护安全的前提下将脚手架作为室外活动平台;于工人,脚手架午休模块可以同时满足午休和私密需求。于社区,脚手架的灵活可拆卸单元杆件,使得闲置脚手架可灵活形成社区活动单元,为老旧小区社区活动提供空间。立体拼接自行车棚等设计,将因脚手架占用的停车空间还给居民。而对于脚手架的材质及色彩的改造,则为城市美学贡献力量。
➪专家点评:
脚手架是施工现场常见的设施,具有临时性、可变性、模块化和易搭建等使用特征。作品通过分析脚手架在工程建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采用不同的填充模块面板,定义不同的空间属性,满足多功能使用需要的设计策略。这一理念对于利用城市空间既有要素,变消极为积极,丰富公共空间的构成,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特别是在应对疫情等突发状况中,“脚手架革命”具有快速简便和多样灵活的实用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