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特邀国际著名青年建筑师徐甜甜带来“福建设计讲堂”之“大师系列讲座”第七讲“建筑|文脉”,本场讲座吸引了我司和各单位的建筑师近300人报名。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场外增设两间会议室同步直播。
▲讲座现场
省住建厅一级巡视员王胜熙,省住建厅副厅长蒋金明,福建省城市科学研究会会长温晓勇,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卫东,总经理潘耀民,副总经理黄岩,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黄春风,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黄汉民及各位院总建筑师出席了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
黄汉民大师致开场词,他对徐甜甜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徐甜甜老师早期的建筑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高度赞扬了她近年来在松阳进行的一系列建筑实践。黄大师表示,徐甜甜老师16岁离开故乡福建,在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进行深造学习后,至今鲜有机会重访故土。今天不仅是一场建筑讲座,更是一场回乡与福建本土建筑师的设计交流与经验分享。
▲黄汉民大师致开场词
随后,讲座正式开始。整场讲座紧扣“建筑丨文脉”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建筑文脉”与“建筑针灸”。
▲徐甜甜老师
建筑文脉部分,徐老师从建筑师的视角出发,用几个实际案例分享方案创作的入手点。在白塔寺胡同美术馆中,她提取了漫游胡同时白塔寺时隐时现的元素片段,化作弧形的线条与角院的光,复刻到胡同美术馆中,在新建建筑中延续与周边环境相同的空间体验,实现老街区的情景再生。
在阿那亚海边音乐剧场中,她不再拘泥于建筑元素的表象,而将空间的人文气质作为灵魂,以古罗马的剧场为原型进行演化、再生,形成适应海边的、新的空间序列。她表示,建筑的外在形式不应该是建筑师所强赋予的,而应该是通过内在秩序反映出来的。
同时,她还分享了自己其他几个在创作中不同的关注点,如在蚕工坊,建筑应该克制,应该顺势而为、自然而然,注重村民生活记忆的留存;船运博物馆,受法国凡尔赛宫装置设计的启发,从建筑面和景观面给出两个不同方向的空间秩序;独山驿站,建筑应当适量留白,给游览者空间,致敬山水。建筑针灸部分中,她跳脱纯粹的建筑设计师身份,从社会人文视角与我们分享她的“松阳故事”。2014-2020的七年间,徐甜甜老师提出“建筑针灸”的新思路,与松阳县政府长期合作,共同联合多方力量,激活乡村文化、农耕产业、旅游经济等综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徐老师认为,在松阳故事中,她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建筑设计师,更是社会设计师,建筑只作为一种方法参与到社会策略制定的一环,而最终目的是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状态,赋予乡村新的生命力与未来发展的希望。
来源:gooood访谈专辑第二十五期 – 徐甜甜
整场讲座,徐老师从建筑学的空间本质入手,用一个个精彩并令人信服的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广阔视野,其“社会设计”的全新视角更是深深触动了现场每一位的建筑师。
讲座尾声,蒋金明副厅长作当天讲座的总结讲话。他首先对徐甜甜老师的作品与当天的汇报表达了充分的欣赏和赞扬,接下来他从“文心”与“匠心”两个方面分享自己的听讲心得。“文心”体现在徐老师的情怀与巧妙构思;“匠心”体现在她七年如一日深耕于松阳这个县城,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创造优秀的建筑作品,不仅融合文脉,更能重塑乡村自信、唤回乡村活力。最后,蒋副厅长结合福建省一万多个行政村的现状、黄汉民大师传统民居研究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向徐甜甜老师发出回乡创作的诚挚邀请,对福建省乡村振兴的未来寄予殷切希望和美好祝福。
▲蒋金明副厅长作总结发言
▲全体观众大合影
▲厅领导、院领导与徐甜甜老师合影
分享活动结束后,徐甜甜老师与蒋副厅长、黄汉民大师等一行,参观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展厅,调研考察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作为有深厚家乡情缘的闽籍建筑师,徐老师对“三坊七巷一条街,半部中国近代史”所体现的文化传承颇为感慨,她在赞叹古人对生活情感提炼并物化能力的同时,对建筑材质、空间细腻度也做了精彩解读,让随行的青年建筑师受益匪浅。
▲蒋金明副厅长、黄汉民大师一行陪同徐甜甜老师游三坊七巷
本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正如讲座主题,也正如徐老师所创始的DnA建筑设计事务所精神所言:“文脉 (context) ,功能 (program) 以及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设计 (Design) 、诠释建筑 (Architecture) 的基本元素,亦建筑的基因‘dna’……由此展开的研究和讨论,将会激发每一个项目独特创新的理念,也使得我们的设计充分适应并融合到当代多样与复杂的社会,最大程度地参与社会变革。”相信讲座所传递的一系列理念和创新精神,将对福建乡村振兴设计之路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