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学术年会>本届年会>

破题与承题: 高密度城市条件下的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年会论坛13】

阅读: 发布日期:2020-10-02 11:05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年会论坛13:破题与承题: 高密度城市条件下的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

 

 

       在我国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城镇化进程中,过高的城市密度、激增的城市人口,以及对公共设施空间保障的忽视,导致当前一些城市面临着教育用地不足、学位需求与土地稀缺矛盾激化的困境,亟需探索在集约土地条件下建设高密度校园的相应策略。

      由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于2018年启动的“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吸引众多建筑师参与并创作了一批具有实验精神的方案,面对严苛的场地条件,在满足学校高容积率要求、提升教学空间品质、以及回应周边高密度城市环境等层面做出了积极可贵的探索。其设计成果、组织实施过程,以及后期的持续研究与评估,对未来我国城市高密度校园建设将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本论坛邀请相关实践建筑师分享创作经验,系统梳理高密度城市校园的核心议题,并探讨其在空间设计策略及管理建设制度上可能存在的创新方向与挑战。

 


时  间:2020年10月29日  

特别策划:

《建筑学报》杂志社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福田管理局

 

 

主持嘉宾

 

 

黄居正

 

《建筑学报》杂志社执行主编、编审

 

 

演讲嘉宾

 

 

 

 

周红玫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调研员

▲ 演讲题目:

 “走向新校园”——从策动到行动

 

演讲内容摘要:

回溯“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的策动始末,以时间轴上三个核心创新事件——红岭实验小学实践、“8+1”建筑联展以及腾挪校舍为代表,呈现新校园行动计划的具体过程和解题关键点。分析策划和执行中问题矛盾、解题思路及持续影响,反思从“个案到范式”“先锋到常态”的管理经验,以冀为高密度城市建设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及场地自然人文精神的新校园、可持续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及高效优质的设计管理提供改革创新的思路。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 演讲题目:

       更新设计不止于空间——8+1新校园行动计划有感

 

演讲内容摘要:

快速形成高密度的城市构成了深圳城市空间和社会特征,既象征城市经济活力,也挑战城市公共配套服务的能力。日益短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让缺少土地资源的深圳先发展城区多了几分尴尬和难堪。

      “8+1新校园行动计划”面对各种窘况,打破常规思维,勇于触及传统习惯的桎梏,通过设计机制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价值先导,广泛汇集设计创新的智慧,以“撞南墙”的勇气尝试设计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能,既解决学位短缺问题,也尽可能地呈现设计创新的品质示范,证明了达成共识的设计是一种价值方向,也是实现理想的力量。

 

 

 

 

 

何健翔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 演讲题目:

织造校园

 

演讲内容摘要:

建筑师通过对模式化的南方校园规划和建造方式的批判性反思,尝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寻一种与地方性、气候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相适应的南方生态都市型校园的空间和社群织造策略。演讲以建成的红岭实验小学和在建的红岭中学高中部艺体中心展开研讨,揭示设计和建造当中的挑战和机遇。

 

 

 

肖毅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东意建筑主持人

▲ 演讲题目:

深圳福田区新洲小学设计思考

 

演讲内容摘要:

从三个角度探讨在旧城高密度建成区小学设计策略:1)围绕既有高密度社区的场所特征,讨论空间协同与场所营造问题;2)从课间十分钟的小学儿童活动规律出发,探讨高密度校园的空间设计问题;3)从可持续及气候适应性角度,通过气候空间设计、立面处理及复合绿化策略,重构儿童与自然的关系。最后,对目前高密度小学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反思。

 

 

 

 

谢  菁

一十一建筑设计创始人

▲ 演讲题目:

 打开盒子——福田新沙小学设计

 

演讲内容摘要:

新沙小学的设计是自下而上的,从学生日常生活的景观空间开始,到整个校园建筑。1)校园与社区:用S形教学楼围合内外庭院,用骑楼代替围墙重新定义校园与城市的边界,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学校和周围社区的亲密关系。2)平台建筑:打开学校建筑封闭的“盒子”,创造出可以承载丰富活动的平台,通过边界模糊、内容丰富的流动空间鼓励学生们运用想象力开展各种活动。3)主题游乐场:在平台上设计有不同空间体验的活动场地,就像不同主题的游乐场,供学生们在游玩中学习、交流、成长。

 

 

 

 

王维仁

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设计主持人

▲ 演讲题目:

石厦小学的垂直院落

 

演讲内容摘要:

石厦小学设计的挑战,是在多层高密度的条件下,维系一个合宜的空间尺度,调控建筑与自然的交错,让小孩与院落、大树与草地一起成长。面对面积需求、层高和场地的限制,设计以多元形式的户外空间贯穿垂直的功能划分,维系合宜的空间尺度。在4个院落种植4棵大树层层升高,把绿色带到高层,树下平台大台阶形成学习活动空间改善微气候。着重建筑与自然交错穿插的剖面关系,保证每个组团充足的户外空间,成为深圳新一代高密度垂直复合校园原型。

 

 

 

 

董  功

直向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 演讲题目:

拥有一片“小森林”的校园——深圳福田区人民小学

 

演讲内容摘要:

直向建筑在人民小学项目中提出最大化保留场地原有森林、地形的策略,以垂直立体校园的方式探讨高密度城市空间背景下新校园建筑类型的建构与空间创新。这片位于城市脉络中的森林映射着深圳几十年城市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定程度上保护住这片森林,将有益于实现城市空间发展的连续性。拥有这片“小森林”的校园将会成为一种具备特殊品质的教育场所类型,自然元素将能够被更生动地感知,成为学生们童年学习生活具体而美好的记忆。

 

 

 

 

朱竞翔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 演讲题目:

进化=流程的改变

 

演讲内容摘要:

深圳极速的发展带来大规模人口迁徙,城市公共服务受制于计划与制度,难以及时提供合适公共产品。设施用地往往十分逼仄,建筑更新也需要场所腾挪转换。

      固定资产投资容易形成浪费,只有让变化带动计划,建设才不会一次次完结于拆迁的命运。

      永久建筑承载金融诉求,常常掩盖真实。临时建筑造价为先,造成视觉垃圾。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第三条路?

      面对以上真实问题,腾挪校园尝试通过系统级别的设计,以高品质的轻量模块产品,从决策、设计、建造与财务流程中寻求架构级别的创新。

 

 

在线报名

 

长按识别二维码,直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