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项目介绍>

庄惟敏院士作品:延安学习书院

发布日期:2020-09-02 20:34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待到山花烂漫时

在延安这片饱含斗志和自强精神的黄土地上,一面是新区拔地而起的高楼带来的新气象和时代感,一面是蜿蜒绵延的黄土地带来的厚重感和使命感,如何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辜负延安光辉历史的期盼,又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同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开放亲民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思考的起点。我们从生态修复入手,注重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通过环境景观的提升、建筑体量的消隐、地域文化元素的表达、现代材料及工艺的运用,在圣地氛围下创造出兼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亲和建筑。

学习书院用地原始照片

学习书院山体公园生态修复后实景照片

-1-

项目概况

延安学习书院位于延安市新区西北一块地势较高、被称作观景台的山峁之上,用地面积约1.17公顷,建筑面积约6400平方米。

学习书院中心庭院

从2012 年开始,在“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导下,延安新区削山填沟,大量的黄土高原蜕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有效的解决了城市发展空间问题,但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破坏。新一届延安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要求,对新区建设中保留的山体进行生态修复,作为城市山体公园,并在山顶建设学习书院,作为学习、宣传和展示新理念新思想的平台,传承代表初心的延安精神,同时也作为市民活动和交流的场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学习书院山体公园生态修复后实景照片

- 2 -

设计理念

(1)修复生态环境、 修补山体风貌

学习书院用地位于高地台顶,山顶顶端由于原来设有旧指挥部而被削平,非常生硬,不够自然。学习书院的建设成为了修复山体自然风貌的契机。我们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通过建筑的坡屋面对生硬的山顶形态进行修补,从视觉上形成完整的山体地貌。

学习书院建成远眺实景照片

学习书院所在的山体原有自然生态较差,黄土裸露、缺少植被覆盖。在强降雨等恶劣外部动因下可能会出现水土流失、甚至山体坍塌等地质灾害。因此,修复山体生态环境成为了设计的重点之一。

通过勘察场地地质状态、分析降水情况,专门设计了雨水调蓄系统。建筑屋顶、地面铺装等硬质界面的降水,都汇入雨水调蓄池,经过多次净化可作二次利用,避免了水土流失与黄土局部湿陷。

对场地碱性土壤进行土壤改良。在植物物种的选取上,均采用乡土、适应性强的植物,营造出局部的生态自循环系统。

同时,为了消减建筑体量,使书院最大限度的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采用半下沉处理,首层的一半覆于土中,降低建筑高度,创造出亲切宜人的尺度感。从城市道路远望,建筑几乎消隐于植被中;在近处观看,建筑体量如山峦起伏,错落有致,与周边山体环境融为一体。

学习书院西侧实景照片

(2)彰显地域文化、体现圣地氛围

建筑布局采用半下沉式处理方式,冬暖夏凉,以适应当地夏天日照强烈,冬季北风凛冽的气候。

建筑外墙面主要采用装饰混凝土挂板,模拟延安独特的夯土墙的色调和肌理,表面的凹凸变化营造富有质感的墙面效果,屋面采用当地青石板,整体风格朴实厚重,谦逊淡雅,又不失细节的丰富性,与延安革命圣地的城市特质相契合。建筑实墙面和玻璃幕墙穿插交融,展现了书院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屋顶的起伏变化凸显了建筑的丰富性,同时与周围层峦起伏的远山相呼应,彰显了延安地域文化特征。

学习书院东侧实景照片

(3)建筑亲和宜人、服务人民群众

学习书院设计强调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安排了阅读、展览、展示、交流、学习、培训等功能,同时在室外设置有供休闲观赏的庭院空间、文化活动的院前广场、学习讨论的交流空间等,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服务。

学习书院南侧实景照片

(4)秉承开放包容、体现文化自信

学习书院采用延安传统的建筑色彩,以黄色及灰色混凝土板墙面和黛色青石屋顶为色彩基调,苍灰石材铺地,辅以苍褐色格栅,利用庭院、天井等营造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空间层次,幽竹掩映,佳木葱茏,营造厚重素雅、亲切宜人的研学交流之所。

学习书院中心庭院

(5)宣传学习理念、弘扬延安精神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是1938年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中,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要大兴学习。在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提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学习书院的建设正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

雪后的学习书院

-3-

建筑设计

建筑外墙面主要采用装饰混凝土挂板和玻璃幕墙,屋面采用当地青石板,整体风格朴实厚重,清雅谦逊,不奢华。装饰混凝土挂板模拟延安独特的夯土墙的色调和肌理,表面的凹凸变化营造富有质感的墙面效果,使建筑形态既有厚重感又不失细节的丰富性,彰显了延安地域文化特征;实墙面和玻璃幕墙穿插交融,展现了书院建筑传统形态与现代功能的融合。

北侧近景

景观设计秉承开放包容,朴实厚重的理念,注重景观的文化性、地域性及时代性。建筑半围合形成入口庭院空间,核心的静水面增加了空间的灵动性,与建筑虚实呼应,烘托出宁静高雅的环境氛围。东西两侧的下沉庭院作为建筑功能的延伸与发展,通过汀步、碎石、竹子等元素布置,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氛围。

东侧庭院

-4-

结语

我们结合项目的现实条件,以谦逊的设计态度,

通过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创新,

修复生态环境,彰显地域文化,完善城市功能,

体现圣地光辉下的建筑亲和性、文化性、地域性及时代性。

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学习、交流,休闲、观景的绝佳场所,

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东侧庭院

-5-

项目图纸

-6-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延安新区

竣工时间:2016.11

建筑面积:6,397.5㎡

设计人员:

庄惟敏、唐鸿骏、李匡、张翼、陈蓉子、丁浩、周易、蒋炳丽、徐啸、曾琳雯、董以强、张雪雷、陈磊、艾怡霏、袁继通.

摄影:姚力 周智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