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项目介绍>

朱小地作品:珠海歌剧院

阅读: 发布日期:2020-05-04 15:49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历时7年打造的海岛剧院

-1-

项目概况

珠海歌剧院位于岸边的海岛之上,滚滚珠江至此汇入南海,每天这里都演绎着江海交融、潮起潮落的壮观景象,为了避免打破这亿万时空所磨练出的自然之势,建筑以谦逊的姿态融入海洋与大地,成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剧院包括1550座的歌剧院、550座的多功能剧院和350座的室外剧场,源于自然的流动曲线沿海平面展开勾勒出整体轮廓,显得轻盈而富有动感。用地布局取意于傍晚时分海潮退去、月光初起,海面与天空渐渐融合深邃,形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古诗意境。

-2-

设计亮点

珠海歌剧院的定位为: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她的意义不单是建造一所高品质的剧院,而是为珠海这座城市创造一个具有原创性、地域性和艺术性的标志性建筑。

珠海歌剧院采用全三维参数化设计和分析,由施工建造、材料加工、运维一体化的BIM系统传递设计信息,使视线、灯光、声学、舞台机械等全球多个领域的设计与顾问团队实现数据共享、协同设计,从而满足复杂空间的分析研究和精细建造。

歌剧院外部整体造型为椭圆抛物线曲面,设计团队通过参数化设计技术,在三维的空间中完成了建筑结构、支撑体系和内外多层表皮的复杂设计,确保了珠海歌剧院建筑造型的高质量完成。

歌剧院周边有着绝佳的海天环境,休息厅采用半通透的表皮设计,既能使室内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充足的自然采光,还能兼备遮阳的效果。

使用功能:大剧场满足大型歌剧、舞剧(含芭蕾舞)、大型交响乐、大型综合文艺演出的需要;多功能剧场满足国内外各类综合文艺演出、实验话剧、室内乐、中型会议活动、时装表演、新闻发布等活动使用的要求。

观众厅:设固定观众席1550座,观众厅容积按观众座位人均9.6m³考虑,厅内容积控制在 14900m³。

珠海歌剧院地处珠江入海口,常年有台风侵袭。考虑到这一情况,设计团队借助风洞试验和CFD数值风洞模拟等多种手段,并通过创新的表皮设计和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实现了安全可靠的结构设计。在“天鸽”、“山竹”等超级台风来袭时,歌剧院巍然屹立,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

自建成以来,珠海歌剧院在国内、国际屡次获奖。2018年更作为珠海市的新象征出现在由香港特区发行、纪念港珠澳大桥通车的邮票上,成为大湾区的新名片。

根据国际剧院建筑的声学标准和珠海歌剧院的实际需求,歌剧院以满足歌舞剧、交响音乐会、芭蕾舞剧等高雅艺术演出为主体,因此声学设计考虑采用可调混响设计,以保证厅内对不同的演出形式都具有相对理想的混响时间,使观众厅内音乐丰满、园顺、透明而有层次;

-3-

技术特点

结构专业:珠海歌剧院项目贝壳钢结构设计,采用格构式巨型钢框架结构体系作为主要的抗侧体系,该体系为国内首创。

电气专业:整个剧院建设一套较完整的、安全可靠的、经济的、开放可扩展的、并具有相当先进性的智能化系统。信息网络和综合布线系统相辅相成建设起“内网”、“外网(接入互联网)与“控制网”3个部分,其中内网包括:剧场内部经营与管理,控制网包括:智能化设备控制和舞台机械、灯光、扩声、监督及通信、演播控制等通迅。

由BIAD主导并邀请全球顶尖剧院专项设计团队——英国SPEIR+MAJOR公司担任整体照明设计顾问,重点区域由法国乐华艺术公司担任色彩顾问,日本GK公司作为标识系统顾问,而舞台机械设计则与德国KUNKEL合作。建筑声学方面的设计顾问则由澳洲的MARSHALL DAY公司负责。在拥有1550座的歌剧院内,即使不使用扩音设备,场内任何区域的观众均能感受如同原声一般的视听效果,这真正契合了国际一流艺术殿堂的水准。

-4-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歌剧院平面布置图

一层平面图

-4-

项目信息

BIAD主要设计团队: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建院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北京建院主要设计人:

朱小地、马泷、黄河、侯郁、束伟农、朱忠义、夏令操、孙成群、金国红、陈莹、栾波、阚卓威、朱磊、王藏辉、陈林、宋玲、蔡志涛、刘蓉川、彭江宁、陈辉、卜龙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