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项目介绍>

崔愷院士作品:天大新校区主楼

阅读: 发布日期:2020-08-27 09:14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 1-

项目概况

天大新校区主楼位于校前区内,位于新校区东西主轴线的东端,是从校园主入口进入学校的第一组建筑,位置十分重要。项目东侧为入口广场,西侧毗邻中心岛,环境宜人。

本项目地上部分建筑功能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区:由第四教学楼和文科组团组成,其中文科组团包括马克思学院、文法学院和职教学院。B区:包括北洋会堂和理学院。C区:材料学院。本项目地下部分主要功能为人防、汽车库、库房、北洋会堂附属功能和设备机房。主楼功能复杂,建筑与功能拥有一致的表情:北洋会堂庄重大气;文科组团自由浪漫,富有人文气息;理科与材料组团则严谨、实用,富有理性。本项目为多层公共建筑,地上建筑为5层,地下建筑为1层。其中A区建筑高度为20米,B区建筑高度为24.95米(局部舞台塔30.95米),C区建筑高度为16.45米。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39472.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5928平方米,容积率为0.55。

- 2-

建筑设计

作为中国第一所大学,天津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百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天大学子,也传承着天大人特有的优良作风于文华。年轮作为代表理事与时光的记录符号,表达着岁月的行进轨迹,校前区的设计借鉴年轮的意向,体现出天大悠久的办学历史与深厚底蕴。圆形平面在方形的建筑汇集的校园中格外突出,成为新校区的标志。

在校园主轴线上,校前区主楼建筑和图书馆建筑是两个重要的节点。圆形的主楼与方形的图书馆在空间上形成了遥相呼应的形态。两种最纯粹的几何图形是宇宙天地的组成元素,体现了人居方圆之中的哲学观念以及基本的天地精神。

今天我们生活在依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等都促使我们将开放摆在重要位置。位于校前区的主楼建筑,需要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

建筑中心的圆形广场具有开放与公共性,表达出对教育开放和学术民主的追求。作为21世纪的新型校园建筑,需要具有文化气息,又要具有时代特征,同时还要传达出深厚的历史积淀。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现代的造型语言,通过纯粹的几何图形塑造简洁的体量、丰富的空间并传达出深刻的内涵。校前区建筑既富有整体性,又彼此不同,充满个性,表达出了开放的姿态,充分融于整体校园氛围之中,充满活力。

中心广场四周的弧形建筑离广场越近高度越低,出现了多个层次,呼应了“年轮”的意向,使建筑形体具有了韵律感。低矮的建筑后面透出树木,形成了适宜的建筑尺度,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室外开放交流空间。

- 3 -

项目图纸

- 4-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天津大学新校区主楼设计时间:2012年8月- 2013年11月竣工时间:2015年8月

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39472.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5928平方米。

设计团队:崔愷、任祖华、叶水清、梁丰、彭彦、吴耀懿、霍文营、孙海林、孙庆唐、匡杰、潘国庆、王加、史敏、刘畅、冯君、曹洋、邓雪映、张桂芝

摄 影 师:张广源、傅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