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下,面向建筑学硕士英文项目的留学生成功开展了线上设计课(Studio)课程。在全球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建筑学院持续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师生通过各种形式深入交流,展现出了建筑学院努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勇于承担时代使命的精神风貌。
英文项目设计三:线上studio课程
>> 全球留学生同上一堂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硕士项目建筑学硕士英文项目2008年开始面向各国留学生开展,已培养出来自5大洲50多个国家的130多位国际学生。本次设计课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设计课”的一部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悦、黄鹤、龙瀛三位老师负责,由和马町(Martijn de Geus)担任助教。
课程聚焦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典型城市设计问题,鼓励跨国家地区经验的交流研讨,并选址中国开展调研与设计,理解中国模式、探求中国答案。2020 年因疫情原因开展在线授课,项目学生从意大利、葡萄牙、丹麦、加纳、卢旺达、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等 15 个国家同时上线开展小课堂互动式设计研讨。
英文项目设计三:线上studio课程的讨论环节
考虑到学生的调研工作无法通过实地考察形式展开,龙瀛老师依托百度地图、北京城市实验室研究小组等渠道,为同学们提供了有关场地及其周边区域详细的数据基础资料。在形式多样的数据基础上,同学们结合对案例的研究以及清华服务器的相关学术文章,每周两次、每次三小时进行线上讨论活动。相应的软件测试、屏幕共享交流等内容也得到了老师和助教们的全力保证。
英文项目设计三:线上studio课程的数据支持
>> 更多互动,更加开放
离开了熟悉的设计教室,此次教学形式的探索在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新的互动式体验的同时,也对教学的交流和讨论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课后交流困难、缺乏团队合作的工作环境等难题,老师们与助教也在试图探索新的技术和沟通方式。一方面,课程借助微信平台,在线上课程结束后向同学们提供有关教师评价、草图内容等的多样信息,实现学生在课后的笔记分享以及草案交流;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同学们独自工作带来的孤立感,课程通过将相似时区的同学每4-5人形成小组的方式,促进学生们的交流互动,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堂时间外自主安排视频讨论活动。
多平台的师生交流
来自丹麦的托马斯(Thomas)表示,此次课程的学习“一开始有点混乱,我们的小组工作实际上更像是我们5个人在演讲前的最后一分钟把各自的工作放在一起。”但是随着教学交流和团队互动方式的不断转变,“通过提高我们在计划、组织和沟通方面的技能,我认为我们已经扭转了这种局面,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经验。”他补充说,“我相信这种情况教会了我们建筑以外的东西。我们正在学习更加独立,计划和组织,相互沟通,了解我们各自面临的情况,并对小组成员的情况更加敏感。”
草案表达与互动过程
>> 国际视野,共同抗“疫”
截至目前,设计课程已经开展了8周,在国内外师生的积极准备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际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建筑学硕士英文项目还为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提供了专题设计课程、绿色建筑理论、地域建筑理论、建筑历史等多样课程。
伴随着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将持续关注境内外学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继续承当国际使命,携手五湖四海师生共同抗“疫”,展现清华大学的人文关怀,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