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失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失序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也包括了疫灾的不断地出现,极大地危害人类健康。历次的疫灾表明了人类与生物的密切关系,生物是疫灾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人与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点,也是预防重大疫灾再次发生的关键。基于对现代建筑的反思,亲生物主义建筑提倡在设计中空间不仅要为人服务,考虑到生物对空间的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空间上的和谐共生。亲生物主义建筑倡导人类关怀生物,城市应融入生态环境之中。亲生物主义建筑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生命对世界的意义,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思想转为以“生”为础。
亲生物主义设计旨在为人类创造良好的栖息地,使其成为现代建筑环境中的生物有机体。对应工业革命后机械主义建筑以人为本的理念,亲生物主义建筑强调人与生物的和谐统一,更符合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亲生物主义建筑区别于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生态建筑设计还是基于人本主义观念,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建筑对生态的破坏,最终是为人类服务,并不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对位的观念。
生物建筑强调设计的目的在于适应人类的生理、物质和精神需要同深层次生态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从整体角度看待人与建筑的关系进而研究建筑学问题。亲生物主义建筑是在生物建筑的基础上,从更高角度关怀生物的生存权利。
亲生物主义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亲近一切生物,而是发挥人与自然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追求人、生物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病媒生物性疾病近年在全球呈上升势头。原有疾病出现扩大趋势;一些已静息多年的疾病又再度肆虐起来;病媒生物极易成为生物恐怖的载体。对于病媒生物,通过营造更加健康的生态系统和完善的生物链,生物天敌之间相互制衡的生物手段,再有提高公共卫生水平的积极干预的人工手段,与它们保持安全的距离,使它们不会与人发生直接接触,避免对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亲生物性(biophilia)是亲生物主义设计的理论基础,指人类喜好从属于自然系统和自然过程的天性,表现为人类喜爱具有生命或类似生命形式的非人工环境。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摆脱了生活形态受到自然支配的时代,对建筑的欲望超越了安全和生存,从而转向追求舒适和享乐。人类企图从自然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奠定了破坏自然的基础。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大量住房需求的现代建筑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现代建筑将满足人的使用功能作为首要的指导思想;随后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视觉的主导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筑日益趋向成为经济和商业利益的载体,缺乏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或生态责任。因此需要寻求与自然和谐互惠的“修复性环境设计”来达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低度干扰和积极影响两个方面。低度干扰要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积极影响则是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设计。
亲生物主义建筑设计属于积极影响范畴,旨在发挥人的亲生物性,在修复环境的同时也使环境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利共赢。目前人居环境建设多数情况只采用了对环境的低度干扰设计,还未开启人与自然积极作用的潜能,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性。
亲生物主义建筑设计具有独特方法,从采用基本的自然环境要素,到运用自然形式、与自然相适应的布局,再到抽象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成为创造性的、可操作的建筑语言。亲生物主义设计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有机和自然的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建立与自然的联系,体现地域文化和生态特色。亲生物主义建筑设计具体操作方法包括:(1)建筑设计通过底层架空或局部架空裸露土壤、增加绿化来营造生物环境。一方面,对生物而言这是具有生态价值的绿地,为它们提供适合生存的生态栖息地。另一方面,在建成环境中适当使用植被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柔化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边界,实现空间的和谐,改善优化建筑的微环境及人居环境。(2)从亲生物设计角度出发,建筑立面应通过适当减少玻璃占比,为玻璃提供“视觉噪音屏障”,为建筑立面增加外部屏罩,改变建筑立面构造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鸟类以及其他动物的滋扰,采用承担生态责任。建筑立面设计应当结合垂直绿化。建筑物和建筑景观上的植物也能唤起强烈的自然气息,有利于营造更加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维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平衡。(3)建筑屋顶作为城市剩余空地,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绿色屋顶配合适当的植物种类选择,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城市地区生态系统的损失。建筑屋顶应适当得到利用并进行绿化,并推动棕色覆土屋顶,在不同的维度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空间,从而在城市中形成斑块状的生态系统。
虽然城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环境, 但是天然的生态环境, 包括各种生物仍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完整的生物链是维护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根本,动植物之间根据其属性的相生相克,进行自然而健康的生态循环,形成稳定有效的生态秩序。而当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被非法捕捞或自然消亡后,破碎的生态链势必会引起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健康灾难。我们要尊重人类以外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城市中的生存权利,如若将城市中的生物权利纳入城市生态规划的建设中来,疫灾在一定程度上便能得到有效的抑制与预防。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协调城市环境的责任,亲生物主义建筑的建设可以积极地改变周围环境,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通过人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亲生物主义建筑旨在为人类创造良好的栖息地,使建筑成为城市中的生物有机体,使城市融入自然环境中,从而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亲生物主义建筑对维护稳定和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促进人与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谐共生,有效预防疫灾的再次发生。
作者:韩林飞
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米兰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莫斯科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博士、城市经济学博士、自然地理学博士后、2003年荷兰OMA高级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