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 跃:充分挖掘和提升建筑的防疫应对能力
发布日期:2020-03-01 10:25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也要迅速开展对专业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探索。
充分发挥既有医疗建筑的防疫潜力
在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医疗机构始终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医疗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发展较快,大部分城市重点三甲医院的新建院区都达到了2000张以上床位规模,2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且各类型专科医院设置都较为齐全。但从此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教训看,目前新建和在建的综合性医院仍存在对突发大规模疫情考虑不足的问题,如传染发热门诊和病房占比较小,用于急诊急救的空间(抢救室、留观室等)常被占用、多采用集中布局方式,与相关医院之间未形成体系化配置等,需要后续开展相应的优化设计。
针对于此,新建医院建筑设计建议增设便于隔离的独立传染楼,形成既有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中心等专科医院,又有全面且擅长重症救治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协同作战的医疗防疫机制。同时,医院建筑内部设计要严格按功能分区,充分考虑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等流线设置,重点关注重症救治的急救中心和重症监护室设计,完善医技部门、物流系统及后勤保障系统设计,并通过城市卫生部门感控验收和环保部门的排放达标验收。
设计和建设一批“平战结合”建筑
建议参考人防类建筑标准建设一批“平战结合”建筑:对功能综合型建筑可采用类似于目前人防类建筑所用方法及标准;对部分相关设施管线已布置到位的民用建筑的设计,可采用战时预案转换,快速高效地切换至应急功能状态;待突发事件平息,经过一定处理措施又可恢复原有功能。此外,对满足上述要求的建筑和设施提高建设标准部分应给予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扶持,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和等级标识。
同时,应协同省市应急保障、卫健和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中有意识地布局有关应急保障功能的空间,除已有的综合性医院,物资仓储等设施,还要有意识地适当提高部分功能综合型建筑在选址、功能、设施配套上的建设标准,以便于快速响应应急保障的功能转变要求,比如场馆类建筑、有接待功能的培训类建筑等,甚至医疗类建筑本身也可做类似预案。在发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点和任务书时,相关部门也可明确提出有关应急保障的相关要求。
注重开展应对突发性公共
卫生事件的建筑科技研究
1、进一步研究装配式建筑在医疗应急功能状态下的应用,包括医疗建筑对分区、流线、感控、净化、废弃物处理等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2、应急医疗工程包含大量的专业设计,如影像、检验、功能检查、净化、气体供应、负压、污水处理、信息化等,应借助多方力量研究出有针对性的集成化设计。
3、关注并跟进国际相关科技前沿的成果,例如整体式隔离舱、机器人技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4、在经济条件允许下,适当为建筑多预留设备平台、管井甚至设备夹层等设备空间。
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