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全宜居的美丽乡村
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公共安全挑战,促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健康的重要性,引发了全社会对宜居城市和人居环境建设的空前关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处于关键时期,而农村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值得庆幸的是,就目前来看,乡村地区遭受到的打击总体上较轻。然而乡村地域辽阔,外出务工人口跨区域流动多,设施配套相对欠缺,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如果这场疫情在乡村地区发生、扩散,那引发的后果将更为严重!在庆幸之余,我们需要反思: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事件,如何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更加注重乡村的安全?
全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消除疫情隐患
疫情防控重点是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对于乡村来说,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能够大大助力疫情防控。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工作。人居环境改善是一个综合、系统性实践,需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综合入手:从微观角度提升村庄内部环境,着力加强改厕、污水处理、垃圾收运、村容村貌、道路提升、管网建设等,为村民创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从中观角度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提供健康绿色农产品;从宏观方面修复山水田林湖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友好的人居环境。只有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全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从根本上消除疫情产生的隐患。
山水田林湖生态系统
智慧配套服务设施,构筑安全防线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落后是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目前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仅“见其物”,更要“见其效”;不仅要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还要兼顾在重大公共事件中承担应急救急功能。当然,诸如新冠肺炎的公共事件都是小概率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做100%的准备既不经济也不可持续,不符合乡村的基本实际。因此,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前谋划建设实用的智慧型乡村服务设施,如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线上学前教育、基础数据云采集、网络平台社区管理等,既有助于降低优质公共服务下乡的门槛,还有利于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在外力的支持下及时、科学处理,避免重大疫情对村庄产生突发性的打击,构筑村庄坚固的安全防线。
在线问诊平台
多元提升产业活力,增强乡村自身免疫能力
“离土又离乡”的大规模季节性人口迁徙加剧了疫情扩撒的压力。应着力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提供。村庄产业发展不能以“资本”为主体,不能以“效率”论高下,更不能以“乡村旅游”以蔽之,而应以村民为主体,根植于乡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多元特色产业,推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完善村庄社会结构,强化家庭凝聚力,增强村庄自身免疫能力。与此同时,应在这次疫情中部分地区农产品滞销的事件中汲取教训,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减低疫情期间的经营风险。
共同参与强化治理,降低疫情危害
此次疫情中,村级基层组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通过“大喇叭”“无人机”等强有力的措施,有效避免了疫情在乡村地区的扩散。但是,仍存在村民参与较少,少数地区甚至出现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村庄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通过现代技术等手段增加村民间沟通,增加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重大公共事件中能够协调一致,共同组成防线,降低疫情带来的危害。
· 笔谈嘉宾 ·
汪晓春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技术总监,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江苏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理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设计师
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编辑整理
衷心感谢笔谈嘉宾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