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展评现场
指导老师现场集体评分
作业展评与课程概况
每学期末,建筑系毕业设计大展尚未落幕,三年级城市综合体课程设计的全年级作业展又如期亮相。学生们在作业展中呈现的整体设计水准和能力的提升,相比毕业设计展毫无逊色。同时,每次作业展中,由全年级指导教师集体评分产生年级优秀作业的评议方式,不仅受到学生们热切关注,更是对师生们一学期教学成效的考评和激励。
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城市综合体课程设计,是一项17周的“长题”教学设计实践,是同济建筑系全年级组织的课程设计中选题复合性最强、成果要求最全、训练强度最高的设计课程。它整合了商业综合体设计和高层建筑设计两个课程板块,着力提升学生认知广度和设计深化能力。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设计进展,课程将17 周的课程教学分为 :群体概念设计 (3 周 )、商业综合体专题(5.5 周 )、高层建筑专题 (5.5 周 ) 和整合与深化 (3 周 )4 个阶段,并按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课程充分利用了寒假的时间,通过互联网问卷和案例调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前认知。在阶段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通过细化落实各个阶段辅导课、原理课的内容与要求,明确每一阶段的节点成果,包括各类交流、讲评的方式和设置,有效把控了全年级6个班级,130位左右学生,18位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的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成效。
课程设计教学执行计划
部分优秀学生作业
01-碧落之城——绿脉延续式夹缝中的对视
方案利用V字夹缝中A基地垂直方向的活动,塑造了建筑面向城市的主要立面——东立面和南立面打开的山形,因而建筑与城市处于一种对视关系之中。
设计通过环形外部系统和阶梯状内部系统组织建筑的室内外空间与交通,将鲁迅公园的绿脉延续进入基地内,也将公园、足球场丰富的公共活动邀请进入基地内,并从地面延续至高层屋顶。不同时间段,每个层高的断面会容纳不同类型的公共活动,赋予了建筑垂直方向升与落的姿态。
-----------------------------------------------------------------------------------------------------------------------------
02-城市聚合——城市综合体设计
地块B有两个特点:1、周边历史建筑资源丰富;2、地块狭长。因此对应的我们衍生出两个基本策略:1、设计多重路径、入口串联所有历史文化风貌区;2、所有路径在基地中心汇聚形成广场。路径的汇聚实质上是人的汇聚,在路径的引导下,人流汇聚形成了湖泊,这某种程度上反映在体块分割的形式上。停留和活动在广场产生,路径切割形成的体块则被赋予不同的功能,商场被安排在四川北路侧,意欲复兴四川北路过去的商业路氛围。零售和百货在甜爱路一侧,希望能对应小体量的形式,赋予甜爱路更多的漫游体验。宾馆在北端,南端是复兴中学保护建筑,形成整个综合体从北到南的尾声。
--------------------------------------------------------------------------------------------------------------------------------------------------
03-天边之城-地域性建筑形态与当代城市发展的探索
设计概念针对没落的四川北路商业区和周边历史风貌街区,提取具有地域性的坡屋顶元素组织整体形态,呼应发展中上海的城市天际线,通过尺度变化的灰空间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动的多种可能性,曲面起伏的屋顶试图柔和各种建筑边界,在混杂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内试图实现带动式消费,建筑内部与外部实现视线渗透,将人文建筑景观引入建筑内部,在行走体验过程中唤起人文关怀保护意识,提取上海里弄里有活力的商业模式和公共空间模式,两者结合,提升综合体的商业效率。
--------------------------------------------------------------------------------------------------------------------------------------------------
04-庭·市——城市综合体设计
本方案从基地环境出发,旨在将基地北边鲁迅公园的绿化引进城市综合体中,为使用者营造一种自然景致与商业空间相融合的体验环境。底层结合周围人群特点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功能和绿化景观形式的广场以为该地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公共空间。采用了西整东散的形式分别回应四川北路的城市环境和甜爱路的里弄肌理,两侧体量则结合庭院和广场进行对话交流。西侧空间层层凹进,旨在吸引路人进入该城市综合体,而东侧空间自南向北渐次升高,引导人们在屋顶花园上游览休憩。
-----------------------------------------------------------------------------------------------------------------------------
05-Connection and Core——四川北路甜爱路综合体
设计将体验式商业与多伦路、甜爱路、鲁迅公园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建筑的环境结合,城市的尺度与历史街道的尺度互相渗透、扭转,形成聚拢的内核,将人吸引入商业与文化的核心。衔接多伦路到鲁迅公园,内街的线索串联商业活动、文化体验和城市记忆。西面简洁的界面应对主街道,东面扭转产生丰富的空间与小尺度行走体验。通过伸展的中庭形成了有张力的演出、停留、活动空间。保留街区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力。
-----------------------------------------------------------------------------------------------------------------------------
06-伞下集市--基于历史和当代结合的立体商业集市设计
自上个世纪末,里弄的消失以及大量新住区的兴起,使得百货、商业综合体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看似高品质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真正意义上取代传统的分散式的商业模式呢?光鲜的现代生活中消失的街头活力空间,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一系列的困扰。因此,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希望那么将传统集市的商业模式和小尺度公共空间纳入城市综合体之中,以立体集市的方式营造人们熟悉的亲切的商业氛围,用不同主题“集市之伞”连接公共活动、社区服务和商业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商业空间的活力的同时振兴整个街区。
本课程指导教师
课程指导教师: (按班级顺序)
戴松茁、戴颂华、Harry den Hartog、董春方、刘敏、江浩、周晓红、张凡、沐小虎、佘寅、汪浩、陈宏、孙光临、周友超、黄平、谢振宇、冯宏、扈龑喆
校内讲座教师:
吴长福、谢振宇、王桢栋、佘寅、陈宏、扈龑喆、徐磊青、冯宏
校外讲座教师:
陈星(结构专题,同济设计集团)、张智力(设备专题,同济设计集团)
供稿:公共建筑设计学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