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22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10绿色建筑与环境控制团队主办,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联合研究中心和《时代建筑》编辑部协办的“可持续·生态视角的高密度城市绿色建筑论坛暨博士生论坛”召开。论坛由21日的主题论坛和22日的博士生论坛两部分组成,就高密度城市绿色、生态、节能等相关议题,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乃至建筑环境控制、建筑节能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讨论。
研讨会合影
1月21日上午8点30分,论坛在学院文远楼(A楼)3楼报告厅开幕,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少瑜教授、同济大学宋德萱教授分别作了简短的欢迎致辞;同济大学常青院士虽然无法出席,也为本次论坛送上寄语;院长李振宇教授也在上午论坛嘉宾发言结束之际致辞,对到场的嘉宾及听众表示欢迎与感谢。
左:李振宇,同济大学教授,学院院长;右:张尚武,同济大学教授,学院副院长
左:宋德萱,同济大学教授;右:刘少瑜,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刘少瑜教授、宋晔皓教授、于航教授、袁烽教授、王薇教授等来自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与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的知名建筑师罗健中先生、简宝霖先生、汪孝安总建筑师、陈剑秋总建筑师等17位嘉宾在21日的论坛上就相关议题发表了演讲。论坛的最后,会议主席宋德萱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宋教授提出,高密度城市、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发展应该是有序的树状结构,生长的脉络体系,绿色是永恒的主题,坚持的高密度环境,开放的协同研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对论坛的嘉宾表示再次的感谢。
左:汪孝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右:于航,同济大学教授
左:袁烽,同济大学教授;右:罗健中,欧华尔顾问有限公司创始董事
左:陈剑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右:王桢栋,同济大学副教授
左:宋晔皓,清华大学教授;右:刘兆杰,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讲师
左:刘升阳,香港大学讲师;右:TAN TECK KIAM,新加坡国立大学实践副教授
左:VERONIKA SHABUNKO博士,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研究员;右:简宝霖,AgFacadesign创始人董事
左:王薇,安徽建筑大学教授;右:范蕊,同济大学副教授
左:石峰,厦门大学副教授;右:庄智,同济大学副教授
1月22日的博士论坛由A10绿色建筑与环境控制团队的宋德萱教授和叶海副教授主持,是本次“可持续·生态视角的高密度城市绿色建筑”论坛的第二部分,旨在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同济大学的十五名博士和博士生就自己的研究课题发表演讲,并与老师和听众进行交流。
博士生论坛结束后会议筹备组合影
可持续、高密度、生态以及绿色建筑是当今建筑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次论坛成功举办,为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分享、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为今后的合作研究、实践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