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交流>学术会议>

《建筑学报》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征集: 2017年“建筑数字技术”专栏稿件通告

阅读: 发布日期:2017-01-18 08:14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数字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碰撞与融合使建筑学学科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建造流程、项目管理等方面都朝着更科学而系统的方向发展,复杂系统与建筑数字技术相互嫁接逐步催生出以建筑生成设计、数控建造、物理计算等为代表的建筑学学科分支。一方面,建筑数字技术正为建筑学学科充实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建筑数字技术的分支本身也急需奠定系统的探索基础。同时,建筑数字技术所带来的革新,对传统建筑教育也提出了新的命题。

      数字技术的设计方法为建筑学科提供了令人振奋的机遇,也向建筑教育发出了新的挑战,它们并非传统教育方法的替代品,而是其有益的延伸。未来建筑教育将如何发展?建筑师扮演的角色是否有持续和深入的变化?具有先验特征的复杂形态是否会走向体验层次的反面?环境被复杂技术嵌入是否会变得易受攻击?何为既生态又社会的可持续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重新理解和深入探讨。

 

为此,《建筑学报》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征集2017年“建筑数字技术”专栏文章。该专栏旨在探讨数字技术对未来建筑学学科的发展与影响,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彼此关联的方向。

 


 

1、数字技术与设计方法的结合

将建筑环境、功能、空间、建造技术及经济等因素进行量化与整合,利用编程算法,从设计要求和规则出发,理性地生成优秀的预设方案。主要包括:学科问题原型提取与关联重组;方案筛选优化机制与评估体系;模型算法解析及程序构架等。

 

2、数字技术与建筑产业的链接

通过编程技术控制各类CNC(数控加工)设备,形成建筑创作、程序编码,构件输出及数控加工相互关联的“数字链(Digital Chain)”系统。探索基于数控建造技术的系统构建方法。主要包括:建构方式与数控加工技术的映射关联;建筑设计与数控加工的“数字链”系统构成;数控设备的普适性与个性化等。

 

3、数字技术对人性环境的支撑

建筑与城市相关的大数据整理、分析、提取,进而建立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数理逻辑同构,为建筑学学科提供科学的动态演化机制,形成彼此促进、互为依存的学科共生。将电子工程等技术应用于建筑学学科实现可动的建筑、可感知的环境以及高智慧的城市,实现人与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联共生。主要包括:城市与建筑大数据收集与算法解析;数据规则提取与动态机制;互动建筑空间及其系统组件等。

 

4、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征集不限于中国的数字技术的建筑实践,为国内今后的数字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范本以及累积相应的经验。

 

征稿提交要求和方式

 

1,扩展摘要(Extended Abstract)提交

要求:清晰、简明地呈现文章框架,体现正文投稿的文章结构和核心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参考文献。

字数:中文1500-2500字或 英文1000-1500词,中英文对照关键词5个,可以附相关图片2-5张

截止日期:2017年2月20日

所有提交的摘要,将经评委初审,初审通过者将在2月底前收到邮件通知。

 

2,全文提交

要求:所有稿件必须为原创,未曾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

截止日期:2017年3月30日

字数:8000字以内,按照建筑学报投稿要求。

 

3,提交方式:

提交邮箱: post@aj.org.cn

所有稿件请在邮件题目中注明“2017建筑数字技术专栏”,并注明文章的所属方向:

1,数字技术与设计方法的结合

2、数字技术与建筑产业的链接

3、数字技术对人性环境的支撑

4、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