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教育>建筑教育>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边经卫教授前往评估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

阅读: 发布日期:2016-06-22 08:43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2016年5月9日和2016年5月29日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派遣,我院边经卫教授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吴唯佳等教授组成的评估视察小组,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和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视察。边教授在参加了两所高校专业评估后,对我院的城乡规划专业办学也提出了一些借鉴和参考建议,并勉励我院在专业办学上争取更上一层楼。以下为原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城乡规划专业
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对我院教学的借鉴
边经卫
 
       2016年5月9日和2016年5月29日先后两次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派遣,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吴唯佳等教授组成的评估视察小组,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和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视察。以下为几点视察和学习感想,供学院教学工作借鉴和参考。
视察小组到一个学校,都会就学校和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和改革创新等,与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考察办公和教学用房,巡视专业教室、图书馆建筑分馆、资料室、图档中心、实验室、研究所、规划设计院和建筑设计院的城乡规划实践基地及学校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及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设施与教学管理等情况;同时还要查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管理文件,审阅本科生的作业、试卷、设计作业和各项实践性教学成果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学位论文等文档资料;现场观摩本科生的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召开与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师代表、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座谈会等工作。视察小组对学院的教学条件与教学管理应该说是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分析评估。
 
一、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学特色与学习之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对上一次评估提出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整改,并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投入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创建了国际化和开放式教学方式。
以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创建开放式办学,加强与国际城乡规划教育接轨。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40余所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成立“哈工大-谢菲尔德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和“哈工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可持续都市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引进多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教师,同时聘请国外教授作为兼职教授,把握学术发展方向;设置 “开放式研究型规划设计”、“国际联合设计”专门课程和“竞赛专题”等,开展联合学位培养、学生交换、共建课程、教师培训、联合科研等多方面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学科和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2.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联合设计的专业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始终坚持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哈工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哈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两个平台,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的联合设计,不仅使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能直接为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及城市的更新改造服务,具有现实应用价值;而且大大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3.注重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
以建筑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学科群为依托,以城乡规划学为核心,结合经管、人文学科,加强与市政工程学、管理学、交通学等相关学科的合作教学和研究,整合多学科资源,发挥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优势,建设了寒地建筑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一级学科群的共建平台,支撑了宽口径、厚基础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
 
二、浙江大学的教学特色与学习之处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于2010年通过第二轮专业评估,硕士研究生教育于2012年首次通过专业评估。自上轮评估以来,学校和院系结合评估视察建议同样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整合办学资源,完善学科体系,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特色显著。
学校成立建筑与规划学科发展委员会,创立学科发展联盟,设立学科发展基金,整合学科发展平台,破解学科发展瓶颈。在办学经费、办学空间、教学设备及图书资料建设等方面对城乡规划专业持续投入,改善了专业办学环境和条件。
       2.建设学科梯队,加强学术研究,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
自上轮评估以来,城乡规划专业先后引进求是特聘教授1人,教授1人,引进国外名校毕业的博士3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师资力量有所加强。初步形成了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等5个方向的学科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完成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有较大增长。积极参与省、市和地方城镇化决策咨询和城乡人居环境研究,扩大了学科社会影响力。
       3.深化通识教育,调整本科教学计划,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上轮评估以来,学校将城乡规划专业从科技与创意设计实验班教学计划调归建筑与土木工科大类。制定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了本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强化了核心课程建设。

        综上两个学校的城乡规划教学条件与教学管理工作,可以看出我们学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国际化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引进和师资力量的增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教学特色与团队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及学术研究与科研实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迎头追赶。在此,希望我院教职员工们共同努力,力争把我院城乡规划专业办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服务于华侨的对外窗口,进一步扩大我校在福建、港澳台及对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