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中澳城市论坛——虹口区的城市更新与发展”在上海外滩浦华大酒店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虹口区人民政府、同济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上海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另外,此次论坛还作为“未来城市与建筑”国际博士生院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我院全体博士生开放。
针对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航运与金融双重承载区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更新问题,本次论坛邀请了近15位中澳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学者和建筑师汇聚一堂进行报告,围绕城市更新议题发表洞见、展开讨论。虹口区钱元运副区长主持论坛开幕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翔宁教授和新南威尔士大学建成环境学院副院长阮昕教授代表中澳双方联合主持了本次论坛。
虹口区区长曹立强先生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
澳大利亚驻华大师馆公使衔参赞魏柯玲女士
悉尼市城市规划、开发和交通运输部主任Graham Jahn教授
虹口区曹立强区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澳大利亚驻华大师馆公使衔参赞(教育与研究)魏柯玲女士、悉尼市城市规划、开发和交通运输部主任Graham Jahn教授以及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有利先生等主办方领导在开幕式致辞,祝贺论坛的举办,展望了中澳双方在城市更新研究和相关教育领域方面的未来合作前景。随后的主题报告采取了中澳专家穿插讲座的组织形式。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常青教授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常青教授首先以“历史修补与设计挑战”为题就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关系做了分析,通过海南骑楼街保护更新项目等三个案例分析,重点分析了城市环境中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衔接等问题,呈现了从遗产材料的化学分析到城市更新的脉络性体系。
Graham Jahn教授通过多个案例介绍了澳大利亚悉尼市中心的更新规划。在“可持续发展的悉尼2030”规划中,悉尼一方面通过多种手段灵活地限制和避免城市天际线的无序竞争,另一方面继续拓展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包括保护城市中心十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心街区,在市中心打造多个公园和植物园,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的公共空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
以“从‘城中厂’到城市社区”为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就社区导向的城市更新模式做了分析。在早期传统的城市工厂区更新改造中,大多采用拆除重建的“城市更新1.0”模式。近来,这种忽视工业遗产保存的更新模式已被以创意产业园导向的“城市更新2.0”模式所替代。在此基础上,以正在进行中的浙江嘉兴冶金造纸厂的改造为例,李教授提出第三种更新模式,即以社区导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3.0”模式。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成环境学院院长Helen Lochhead教授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成环境学院院长Helen Lochhead教授就“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可持续城市的发展经验”为题深入介绍了欧美多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验:悉尼主要通过增加保障房建设,以及开发新的城市和卫星城镇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居民的宜居性;伦敦积极推动城市绿道规划,并且通过艺术家和本地创意人群来增加城市区域经济活力;芝加哥在规划中将绿道贯通全城,实现大面积城市绿色地带;纽约则通过划分地面颜色来区别不同道路之间的界限,给城市交通和步行生活带来更多的引导。
在下午的主题报告中,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金奖得者Kerry Clare教授和Lindsay Clare教授、同济大学规划主任杨贵庆教授、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金奖获得者Lawrence Nield教授、上海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局风貌管理处处长侯斌超博士、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金奖获得者Ashley Dunn教授、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唐钧先生等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
最后,作为中澳城市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澳大利亚建筑师F. Stewart和M.Hollenstein向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汇报了他们以虹口区城市更新为主题的设计方案,从澳洲专家的视角提出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以两位澳洲建筑师的方案为基础,与会专家展开热烈的圆桌讨论和思想交锋,纷纷发表高论,并回答了观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