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首届“壹江肆城”建筑院校青年学者论坛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隆重召开。论坛是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发起,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四个学院共同主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森)协办的一年一度系列学术活动。按长江流向,顺次由四个学院轮流承办,今年为论坛第一届,以“流域:新地域视角下的城市与建筑”为主题,共有16位演讲嘉宾做了精彩学术报告,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4位青年学者担任各版块主持人。
嘉宾合影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李和平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上海中森李婉蓉经理、同济大学栾峰副教授、东南大学石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谭刚毅教授分别发言致辞。上海中森董事长樊金龙先生、重庆大学龙灏教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波涛副书记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青年专业委员会主任褚冬竹教授主持。
李和平副院长为论坛致辞
论坛开幕式主持禇冬竹教授
论坛现场
论坛共设置了4个主题版块。版块A由徐苗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栾峰以《“政策-结构”--特大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的创新思路与方法》为题,基于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讨论了操作层面的弹性、前瞻性问题;东南大学易鑫以《知识经济推动下的区域转型探索--以上海闵行区黄浦江两岸发展战略研究为例》为题阐述了知识经济、知识空间的系列问题,并以亲身参与的具体案例加以剖析;华中科技大学王通以《城市雨水问题引发的规划设计思考》为题剖析了当下城市内涝的现象和成因,并基于海绵城市总体思路展开论述,通过技术分析提出未来中国城市面临相关问题时的主动、被动措施。随即,三位嘉宾与听众进行了热烈讨论。
同济大学 栾峰
东南大学 易鑫
华中科技大学 王通
讨论互动
版块B由杨震副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谭刚毅从历史视角,以《江城水火--城市灾害与城市形态》讨论了“水灾”与“火灾”在武汉近代城市发展中的种种关联;东南大学李海清报告《差异的河流--建造模式视角下的“全国公私建筑制式图案”》从民国时期图集编制这一历史细微事件切入,展开了对建筑地域性问题的深度探讨;重庆大学褚冬竹的报告《城市显微--作为态度和工具》提出了城市显微的各层次内涵,探讨了新时期下的城市的观察与分析手段。随后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上午的论坛。
华中科技大学 谭刚毅
东南大学 李海清
重庆大学 褚冬竹
讨论互动
版块C由宗德新副教授主持,东南大学邓浩以《分辨率》为题,基于城市形态学讨论了建筑设计与城镇形态的关系等问题;同济大学王桢栋以《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城市性探析》为题分析了多个城市综合体的异同并探讨了其中的空间与行为规律;华中科技大学周钰以《街道界面形态与城市形态的联系及其规划控制探讨》为题,根据街道界面形态与城市形态关联性的量化研究,探讨城市规划控制的相关问题;重庆大学魏皓严以《脚下的江山重庆》为题讨论了重庆城市形态、城市步行交通等问题;上海中森忽然总建筑师以《坚持与耐性--设计院体制下建筑师的态度》为题的演讲从职业建筑师角度分享了多个实际项目,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复杂过程,并提出建筑师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东南大学 邓浩
同济大学 王桢栋
华中科技大学 周钰
重庆大学 魏皓严
上海中森 忽然
版块D由赖文波老师主持,东南大学石邢以《三十年的探索--建筑性能优化设计国际研究动态》为题,阐述了建筑设计程序及数字技术介入下的性能优化方法和技术要点,并简要展示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动态;重庆大学谢辉以《山地城市声景观》为题,通过一系列基于重庆的实证研究探讨山地城市中的声景观问题;同济大学董楠楠报告为《基于社会价值的景观空间探析:研究、教学与实践》,基于社会价值探析景观空间,特别针对研究、教学与实践等方面阐述了景观社会学的内涵和意义;华中科技大学贾艳飞的报告《中外历史保护哲学思想对比研究》则是基于哲学思想理论,对比中外历史保护之间的差异;重庆大学毛华松的演讲《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城市风景范式》以高强度的史料研究,剖析了西湖、八景、楼亭苑等风景文化内核及研究意义。
东南大学 石邢
重庆大学 谢辉
同济大学 董楠楠
华中科技大学 贾艳飞
重庆大学 毛华松
闭幕式上,论坛发起人之一褚冬竹教授作总结致辞,再次表述了举办论坛的初衷和愿景,并将 “壹江肆城”纪念杯传递给下一届“壹江肆城”举办地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谭刚毅教授。谭刚毅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意义和收获,并向与会嘉宾发出了来年相约武汉的邀请。为期一天的首届“壹江肆城”建筑院校青年学者论坛圆满结束。
“壹江肆城”建筑院校青年学者论坛是基于长江流域建筑院校间的交流合作与联动发展需求,为增加长江流域各建筑院校青年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科间的融合而举办的一次学术聚会。论坛的发起、筹备全过程得到了同济大学李翔宁教授、东南大学张彤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谭刚毅教授及所有参与嘉宾的鼎力支持,进一步拉近了各建筑院校青年学者间的距离,促进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对话,为长江流域各建筑院校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充分深入探讨流域视角下城市发展问题的平台。未来,论坛将邀请更多高校的青年学者参与研讨,共同为长江流域的城市与建筑问题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会务工作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青年专业委员会组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研究生会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