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我校召开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研讨统筹2015届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副校长张大玉、校党委常委张素芳出席会议。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就业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招生就业处处长李雪华主持。
我校2015届毕业生共2099人,(本科1694人,研究生 405人),京外生源毕业生占40.64%。截止4月13日,本科生签约率为34.35%,研究生签约率为34.59%,总体与去年同期持平。
各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述了本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进展及面临的困难。每个学院都针对学院、专业和学生特点开展了大量的职涯引导、就业技巧和就业信息方面的工作,尤其在信息传递渠道方面,在原有媒介的基础上,有效地运用学生接受度高的新媒体平台。在2015年就业工作中,也存在诸多共性问题:京外生源留京情节重、女生就业进展缓慢、非传统专业市场认可度不高、部分学生学业困难引发就业困难等。
招就处从本科生层面,对 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和问题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就下一阶段就业工作如就业市场开拓、职业类课程建设及师资能力提升、就业奖励办法的修订、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安排。招就处将跟进各学院就业工作的进展,针对非传统专业、京外生源、女生、专升本等群体,协助学院通过团体、小组、个体咨询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研工部从研究生培养教育情况入手,分析了2015届研究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以及研究生学科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情况,提出了继续拓展高质量就业市场、不断提高低年级研究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等工作。
党委常委张素芳在发言中提出,一要正面引导,进一步加强就业观教育;二要深入分析,摸清就业困难学生的具体原因,进行个性化辅导;三要整合力量,发动班级导师、一线教师、在职教工党支部的力量;四要扩大信息,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五要善于借力,发挥校友的力量;六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好专题研究,切实做好就业工作。
副校长张大玉做总结发言,他指出,目前学校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各学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就业辅导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就业工作也面临一些困难。北京户口紧缩政策和京外生源的增加带来了外部挑战,我们要在做好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信心,积极应对;个别专业定位不清晰、学生能力不足也带来了内部困境,我们要加强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全员动员参与就业工作。针对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学校层面,招就处、研工部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统筹协调服务工作,加强就业市场开拓,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与渠道;二是在学院层面,要总结经验,把工作落到实处,着眼于工作效果,同时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拓展就业途径,研判专业就业市场,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后新政策变化带来的专业定位调整;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同,部门之间要步调统一,本着为学生服务向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的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