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林林教授的报告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他们近年来集成应用最先进的分布式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DS-InSAR: distributed scatterer InSAR)和永久放射体雷达干涉技术(PS-InSAR: permanent scatterer InSAR),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Bandung)和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Gippsland)盆地所进行的长期及大面积地表沉降监测研究成果,该研究将高精度、高密度的DS-InSAR和PS-InSAR结果与定点GPS、复测GPS和水准测量等地面监测结果对比,验证了雷达干涉成果的可靠性。该研究还充分利用雷达干涉结果在空间域及时间域上的高密度优势,结合地下水开采总量统计及地下水位变化的记录,系统地分析了地表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的相关性,成功地解释了为什么GPS观测到的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之间的相关性差。学术报告让与会师生既学习了微波遥感技术方法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的优势与特点,也认识到监测地面沉降的精确性、重要性与必要性。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于2014年在遥感领域的顶尖国际刊物“环境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杂志上相继发表,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与会师生还就微波遥感技术如何应用于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所引起的城市地面沉降,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地质环境安全评估方面,开展了深入讨论。

图1 学术报告会现场

图2 参加学术报告会部分师生合影
附录:
葛林林博士,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土木与环境学院教授及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1985年获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1988年获中国地震局地壳形变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获新南威尔士大学GPS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1997-1998年受日本科学技术厅资助在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葛林林博士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机载激光扫描、微波与光学遥感、建筑物变形监测、定点GPS数据的动态解释(即“GPS地震计”)、定点GPS与雷达干涉(InSAR)集成、InSAR大气延迟误差改正算法、利用双频GPS数据辅助单频GPS观测。目前已主持完成澳大利亚研究院(ARC)、国家空间信息合作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煤炭研究协会、中国科技部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机构资助的多项大型研究课题。
葛林林博士的学术兼职包括:澳大利亚空间科学学会遥感与摄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终身会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第四专业委员会“星载与机载成像系统应用”分委会副主席;雷达卫星(Envisat, ALOS, Radarsat-2等)检测与标定组成员;国际大地测量杂志、国际应用大地测量杂志以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编委会委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5年04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