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纪念毛梓尧诞辰 《新中国著名建筑师毛梓尧》新书首发

发布日期:2014-07-30 13:37 | 来源:未知 | 作者:学会编辑
        7月28日上午,由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出版社主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协办的“毛梓尧诞辰100周年纪念暨《新中国著名建筑师毛梓尧》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办。建筑行业领导、学界著名专家、毛梓尧家属及媒体代表共同参加了纪念活动。除此之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还将在年内计划为新中国著名建筑师毛梓尧举办个人建筑设计作品专题展览。

毛梓尧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毛梓尧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为何要纪念毛梓尧

        毛梓尧生前曾担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北京展览馆主任设计师、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等项目设计,在建筑设计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工作到82岁高龄,相继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辽宁、湖南、河南、四川等地设计了大量现代建筑,许多作品代表了20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如今依然保存完好,并被列为保护性建筑。

        出生于浙江余姚一户贫民家庭的毛梓尧,没有上过名牌大学的建筑学系,也没有显赫的留学经历,但他志存高远,靠勤奋刻苦自学成才,年仅26岁就第一次独立设计了位于上海汉口路的金山饭店。并于1947年通过国民政府考试院的高等考试,获得了甲级注册建筑师资格。

        新中国成立后,毛梓尧毅然放弃了用解放前在上海奋斗十几年的积蓄,自己设计和盖起的私宅,举家北上,积极投身首都北京的建设中,先后主持或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北京展览馆、天安门广场改建、空军总医院等著名建筑设计或规划工作,被誉为“中国奠基未来的第一代建筑师”。曾获优秀设计奖。2005年,毛梓尧被国家建设部授予“杰出建筑师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恺在纪念活动现场致辞中表示,以毛梓尧为典型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建筑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建筑作品,成为很多城市需要认真保护和珍惜的建筑文化遗产,对中国建筑界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珍藏意义和研究价值。

        “作为建筑设计师而言,以毛梓尧为代表的大家风范,不仅专业和文化功底深厚,而且敬业奉献精神可嘉,在动荡年代依旧坚守建筑设计师的梦想和操守,毕生都在为此奋斗,值得许多年轻建筑师学习和继承,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崔恺说。

        曾与毛梓尧一起工作过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赵冠谦作为嘉宾代表发言时也表示,毛梓尧当年不辞劳苦、认真严谨、勤俭节约、坚持学习的工作精神鼓舞了一起工作的很多年轻人。“在我的印象中,毛梓尧极其平易近人,态度非常和蔼,无论是工作态度和为人品格都堪称楷模。”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两院院士吴良镛之子吴晨表示,历史由无数经历累计而成,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记忆的缺失难免会被人遗忘。以毛梓尧为代表的著名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值得我们珍藏并继承。

  毛梓尧作品首次集中亮相

        在毛梓尧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当天,《新中国著名建筑师毛梓尧》也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主要介绍有关毛梓尧生前部分重要建筑设计作品及相关学术论文的专著,由毛梓尧家属历时7年收集整理完成。今年已年愈90高龄的吴良镛亲自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毛梓尧之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毛剑琴在后记中说,在《新中国著名建筑师毛梓尧》一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妇联、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图学会、空军总医院、南京城建档案馆、北京展览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等许多单位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这才收集到了许多一手的、珍贵的、真实的历史资料。“一些原本以为在文革浩劫中遗失了的设计图纸意外地找到了,那些敬业的、热爱民族建筑文化历史传承的档案人真的让我们感动。”

        出版方认为,该书首次集中展示了新中国著名建筑师毛梓尧的部分重点建筑设计作品,还通过记述毛梓尧跨世纪93年的建筑人生、成才道路、事业发展和对祖国、对百姓的贡献,为业界、学界研究近代中国建筑史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在该书序言中对毛梓尧如此评价,始终对时代的进步和新生事物保持着敏感和终生学习的态度,视建筑设计为人生的最大享受,始终保持着童真,专注于创造的快乐,是毛梓尧的人生态度。“他擅长绘画,爱好篆刻、雕塑、收藏,为人低调谦和,品德高尚,洁身自好,无论是敬业精神,还是待人接物的风范都堪称中国建筑师的楷模。”

        对毛梓尧了解较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题为《他留下的不仅是建筑》的序言中说,建筑学不仅有文化的传承,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在毛梓尧的建筑设计中,体现着中西融合、不断求新的建筑学追求。“毛梓尧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故事留给人们的不仅是建筑,他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迪是:人生的成长道路可以不拘一格,重在真才实学,有真实本领的专家、科学家、工程师的共同特点是坚实的学术功底、娴熟的基本功。社会的进步需要这样的专门家。靠着关系学,靠着运作、包装,可以产生奖项和桂冠,却不可能产生高水平的作品和真正的人才。”